精彩书摘: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第二节“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适应任务艰巨、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等严峻挑战,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会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其核心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走低碳发展道路,更多的是要在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式上进行调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锁定效应”,一旦形成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抓住发展转型的契机,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提前考虑“低碳发展道路”,缓解越来越大的国际社会压力,并且与目前提出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低碳模式,从战略高度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提升中国未来国际竞争力、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要求和内在动力。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为我国技术自主创新和新能源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技术创新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是发展低碳技术,在未来化石能源消费受限的情况下,能否掌握低碳技术关系到能否维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也是代表一个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先进核电、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增加碳汇等技术。在全球低碳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在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着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同样,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新能源放在保障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战略位置,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快、增幅大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十二五”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阶段性发展特征决定了近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幅度,而基本国情则决定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难度。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国家。即使不考虑工业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光是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上面三个不同方案,到2015年其排放量将达到80.8亿~88.9亿吨,预计五年将增加7.7亿~15.8亿吨二氧化碳,接近于附件一缔约方从1990年到2008年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总的温室气体减排量1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为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四国2001-2005年期间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2.9亿吨增量的近2.5-5倍。同时,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继续上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届时将可能超过1倍。
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近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大国责任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任务。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参与《气候公约》谈判,这既是我国的政治选择,也反映了近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是自1990年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在不同场合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试图将中国和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分化出来。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并无严格的划分标准,因此对于列入所谓“新兴经济体”、“主要经济体”的,或者所谓“即将毕业”的我国而言,今后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归属和享受相应待遇问题。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大国责任”提出新的要求。所谓“大国责任”,主要是指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参与解决日趋严重的全球失衡和环境问题,扩大金融开放、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增加国际援助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过高的期待、过重的责任,以及所谓“大国责任”背后隐藏的玄机,无疑会增加我国的发展风险,尤其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过早、过激、过高地承担减排责任,将严重限制我国的发展空间。
……
内容简介: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与示范”课题的主要内容,依据课题任务书,主要包括:评估“十一五”期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进展,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发展趋势,探讨国际社会有关2020年温室气体减限排控制目标或行动的基本动向,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目标,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行动目标、相关技术和政策措施建议。
目录:
摘要
综合篇
第一章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评价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第二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目标
第三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政策措施
第四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效果初步评价
第五节 “十一五”我国地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进展
第二章 “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第三节 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初步分析
第四节 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趋势初步分析
第五节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初步分析
第六节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第三章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缓行动目标分析
第一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预期
第二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预期
第三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预期
第四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国内减缓行动的主要目标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分析
第一节 对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三节 “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确定
第四节 “十二五”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考核方法探讨
第一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地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
第四节 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
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
第一节 尽早分解落实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第二节 加快制定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
第三节 进一步落实节 能降耗及发展非化石能源主要目标
第四节 尽快明确电力、水泥等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
第五节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
第六节 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机制作用
地区篇
地区篇(一)吉林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第一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评价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三产结构及工业行业结构调整评价
第三节 节 能和提高能效措施评价
第四节 能源结构调整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评价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生态省建设评价
第二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进展评价
第一节 节 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方法
第二节 节 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第四节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第五节 吉林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第三章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研究
第一节 能源排放评估模型说明
第二节 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设定
第三节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第四节 确定吉林省碳排放下降目标的主要依据
第五节 目标及主要任务
第四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途径分析
第五章 吉林省“十二五”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及相关需求分析
第六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吉林省案例研究的总结及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地区篇(二)上海市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第一章 上海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第二章 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指标体系研究及上海市初步评价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交通减排技术和政策措施评述
第四章 上海市“十二五”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分析
第五章 上海市“十二五”对外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简析
地区篇(三)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第一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第二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
第三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分析
第四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分析
第五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政策建议
行业篇
行业篇(一)电力精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第一章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及温室气体排放
第二章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分析
第三章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分析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及保障条件
行业篇(二)水泥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第一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状况
第二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
第三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研究
第四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技术选择
第五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建议
县域篇 县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第一章 慈溪市“十二五”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研究
第二章 慈溪市“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建议
第三章 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研究——慈溪市低碳发展评价和考核方法研究
政策篇 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平台及地区间排放贸易研究
第一章 排放贸易理论研究与实践评述
第二章 国外主要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平台的技术特征
第三章 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的技术可行性
第四章 我国电力部门碳排放交易体系案例研究
第五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框架
第六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