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参数
- 产品介绍
- 商品评价
- 包装清单
- 售后服务
- 常见问题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牛子厚
2001 年7 月,我出于对牛子厚传奇人生的好奇,曾拜访了吉林牛家的后人,牛子厚的次孙牛世光、孙媳冯玉润两位老人。记得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进门的时候,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迎着我们,一边点头,一边说“不用换鞋”,声音不大,中气十足。
我紧握着二老的手,鞠躬大礼并问候牛哥、牛嫂好!几缕阳光柔柔地洒在二老清瘦的脸庞上,平和而安详,儿子牛绍飞在一旁静静站立。话题自然地就从牛家和赵家结亲方面展开了。我堂姐赵绰的大妈,是牛子厚的二女儿牛淑蓉,堂姐在牛家大宅院长大的。赵绰和牛世光都是少年时代的玩伴。二老告诉我牛家的祖籍陇西,初来吉林的开世祖叫牛金玉,他同众多跑关东的穷哥们儿一样,一条扁担一头挑着行李,一头挑着家小,渡过黄河,翻过长城跋涉几千里寻向关东黑土地。乾隆五十八年牛家落户船厂。几代人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在关东大地开辟出了一条百年商路。
面对牛子厚的大照片,牛世光老人酷似牛子厚的面容,令我恍然如梦,他们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者了。小房间里众人的说笑声伴着清风飘出了窗外……也许是先人牛子厚头上的光环过于耀眼了吧,也许后人的经历过于平凡了吧,我不知怎样探向牛子厚的那些往事。哪知,冯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吐露出了她一辈子的遗憾。她未见过牛子厚。1940 年,她到牛家的时候,老爷子因不愿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带着几位家人到北平宣武门外西河沿隐居。孙媳冯玉润的照片寄到北京,据说老爷子看到照片惊愕,一个刚刚迈出校门的女学生,单纯,柔美,是老爷子非常满意的一位孙媳妇。冯玉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那一口流利的日语,着实让没有文凭的老爷子望尘莫及。到现在,凡是见过冯老太太的人,无不为她的气质所惊叹。老人一脸的淡定自若。她说,1943 年牛子厚走了,牛家人都到吉林市火车站迎灵柩,站台上黑乎乎一帮人,大约上百人,都不认识。都是壮汉,面向车站台跪着,上着刺刀的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驱赶,他们却是纹丝不动。日本兵对这种难遇的怪事也纳闷,竟一时束手无策。火车进站了,上百人簇拥而上到车里抬一口黑漆棺材,嚎啕大哭,有一位为首的汉子,听说他叫王木匠,下达号令,人们不哭,把棺材抬了起来。一直抬到牛家大院,牛家人都深受感动,要留这些人吃饭,他们说,我们是吃牛家的粥锅长大成人的,如果没有他老人家对穷人的施舍,早就死在阴沟里了,牛东家故去,我们要把他安葬的……冯老太太说,这是当年流着眼泪看到的场面。
牛绍飞给母亲泡了一杯新茶,冯老太太掀开杯盖,茶色碧青,数片香茗飘在水面上,热气卷着清香扑鼻而至……我找到了牛子厚留在后人身上的印痕:儒雅、善良。谈到过去时,世光老人显得相当淡然,曾经发生在牛家的那些往事,成功辉煌也好,苦难磨砺也罢,于他们,仿佛都是过眼云烟。对现实的窘境随遇而安,也许是老人天性使然,都令我感慨不已。牛家人生活由一个旺族的风光归于小户人家的平静,这也许是历史和时代的一个轮回吧!
在大家的搀扶下,我约两位老人到松花湖,给我们当了一把群众演员,因我正在吉林市拍摄纪录片《难忘的9·18》,让两位老人在游船上相依相伴,二人背影衬着西天的晚霞,镶嵌在那片葱郁的山水之中,《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名曲响起,这一组镜头做了片子的开端。
2011 年5 月,牛绍飞告诉我,他的父亲牛世光先生走了。母亲冯老太太双眼失明,身体还可以,我在想,知足而常乐,恐怕是和冯老太太历尽人生劫数与磨难而淡然的心态分不开的。
那次拍片的画面已成为今日牛家珍贵的历史影像了。
女作家邱苏滨先生在她的一部小说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江就是松花江,远道来的,那头儿里就是长白山,据说是关东最高的山,山顶上是天池,汪着一潭水,说不清有多深,通着地窍,水泄下来,气势恢弘,沿途穿石跃涧,跌宕腾挪,据说有一千来里地,这一高一深一远,令人神往。自满族入关到了北京金銮殿,长白山就成了满族人的圣山,被视为祖先的发祥地。而松花江流域,便成为了皇家禁地,禁止关内汉人流入。一直到道光年间,朝廷废除禁令,才有关内流民大批涌入,或开荒种地,或挖矿采金,或搜山打猎,俗称闯关东。牛家的祖上牛金玉就是这样来吉林市的……”
我想,也许最初闯关东的汉子们并没有想到日后会有辉煌的家业。他们当初只是为了追求一种能吃饱的生活,背井离乡,从嘉庆初年开始,牛家用当年种菜、挖参积下的薄本开个小小的大车店。自始至终,牛家人都走得那么不可动摇,要走向富裕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们。牛家的店铺到清末已经发展成为吉林最大的商号,商号的名字用了“源升庆”。牛家进入了鼎盛期,在经营范围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一个面积广阔的市场向牛家敞开了大门,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太原、济南、青岛、烟台、龙口都有牛家生意,还把分支机构开到京城。
就在升字号买卖日进斗金的时代,牛子厚让每一个人都牢牢地遵守两点:“以义制利,货真价实”。告诫人们:有了信义,诚心待客,还愁没有利吗?他记住父亲牛化麟的话:做生意不在于利高,而在于质量好和多销,只有质量好、信誉好,才能多销,在多销中获利。要抓住南方土特产,南方的特产到北京就是稀物,人们都说物以稀为贵,不无道理,要给合伙人多些利,人要将心比心,人们都有生财的欲望,你不让人家多得,必然产生邪念,贪污或盗窃。
牛世光、冯玉润二老讲:牛家对顾客讲究“远接近送”,每个门市前都有小伙计满脸堆笑迎接顾客,走进门后先装烟、后沏茶,并把样品送达顾客面前,任你选择,牛家还在科举考试期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的吉林北山庙会宣传,销售各种商品。特别是药品销售搭席棚给人诊脉,免费舍药三天,从而得到“牛善人”的声望。看来吉林牛家的经商手段是相当高明的。从山西走出来的商人,他们人格的第一点就是,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把商人做纯粹了。这是牛家特别堂皇的地方。余秋雨说过:农耕文明中的那种道义感,和中国儒家所提倡的这种道义感全部移到了商业文明当中来。今天看来儒家提倡人与人来往时,态度温和、恭敬、互相忍让。
这些品质在经商做生意时当然更加需要,甚至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主导思想。
写到这,我想到乾隆初年的民间传说,腊月三十晚上,京城飘起了漫天大雪,各家商号早上收拾东西,关门打烊。准备过年了,天越来越黑,冷冷清清的街上只有那个姓李的山西人经营的杂货店还在静候主顾。因为本小利薄,就是在大年三十这样的时刻,小店主也不敢怠慢。将近子夜时分,店里终于进了一主一仆,买过东西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打量起这个店来。当他们发现小店连招牌都没有,就叫老板拿过纸笔,题“独一处”三个字,意思是这个时候整个京都还在开张营业的小店只有这一个地方了。过了不久,这位山西商人接到从宫中专门送来的一块虎头牌。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那天晚上来的客人竟然就是皇上—乾隆。这个故事的真伪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著名老字号“独一处”、牛家的“源升庆”以经商获利便民为业的家族,在商旅生涯中表现出道德操守。
在吉林,提起牛家开粥铺,“冬舍棉,夏舍单”,人人皆知。喜连成京剧科班的创办,也是他从办慈善事业开始的。
1900 年冬,牛子厚到北京,目睹了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后的惨相,牛子厚立即嘱咐总掌柜刘涛清办两件事,在京城西河沿后铁厂西口办起一座“孤儿院”,收养了孤儿400 余名,在天桥施舍粥厂,每日舍24 担小米。喜连成试办时期的学生,有的是从孤儿院挑选出来的。牛子厚曾携子女到牛家施舍粥厂处查看,说:“你们高祖(牛金玉)早有愿望,就是我们牛家发家之时,不能忘穷人,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先人留下了一条家训,冬舍棉、夏舍单,一年四季舍粥,救济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我们牛家后人要坚持下去……”
1911 年,吉林城着大火,从临江门延烧半个城市,牛家的康乐茶园被焚。不少百姓祈祷神灵保佑牛宅和牛家商号,不被大火烧毁,以保穷人有口饭吃。
牛世光、冯玉润二老告诉我,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因牛家在天桥长期舍粥有功,所赐“乐善好施”匾额一方,高悬在祖坟客厅内中堂之上。“文革”前二老见过此匾,厚厚的木板上,黑底蓝字,“乐善好施”恰如其分地为牛家的业绩作出了最好的概括,但这幅匾额没有被牛家后人器重,把它悄悄地藏在祖坟的院落里,这一放就是50 多年,“文革”期间,祖坟客厅被红卫兵拆毁,这个牛家的珍品,在历经漫长岁月沧桑后,不知下落。后人只能从残留下来的照片追忆逝去的家园。
我想在中国北方“轻商崇武”之地,如果少了牛子厚,吉林好像少了点什么。冯老讲述牛家昔日的各种奇异的甚至匪夷所思的故事。我常想,牛子厚的脾气是吉林人性格的骨架,码头上的生存原则是硬碰硬,他钦佩有真本事的人,欣赏真东西,还造就了一副火热的心肠。富而如行其法,秉性慈善重义,慷慨好施。
一个旧式的商贾,梨园戏剧界的外行,居然不惜财力创办了“京剧喜连成科班”。在吉林人心中,这是一段充满戏剧的故事。经过十年的苦苦经营,喜连成班声名鹊起,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侯喜瑞等上百艺人都是从这个科班学成的学员。
商人一向重商轻文,为什么他资助京剧?我想他源于发自内心的喜爱,曲词歌赋是那么美好和动听,京剧是真东西,在传统的社会排序中,商人和戏子处在一个阶层,离乡背井的漂泊生活,共同的经历,很容易彼此心中产生共鸣。作为祖籍山西人,我想牛子厚更爱看传统剧目中表现乡土的一幕幕情节和人物,唐朝山西将领薛仁贵、郭子仪、宋代杨家将的传奇。
戏文中宣传山西人的忠诚、信义,也是牛子厚的骄傲!
可以说牛子厚的一生是伴随着京剧中旋律度过的。
堂姐赵绰告诉我:逢年过节,牛老板拿出一些钱来请京城名角来吉林市演出,并鼓励大家去看戏。请柬中的名字,有各路商人,有竞争者、外乡人,还有对立面,让小伙计送到这些人手中。以京剧来联络感情,形成团结的纽带,又可以给商人带来聚集的人气。商场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哪怕有矛盾,也不需搞到大家撕破脸皮的地步。大家都坐下来,一通锣鼓,一串唱腔,恩恩怨怨都在这优美的旋律之中烟消云散了。牛子厚的大度和诙谐,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使人感叹。
1943 年牛子厚溘然长逝,牛家轰轰烈烈的事业终于在历史舞台上曲终人散……吉林牛家能够纵横天下百年,是有其特定的深刻道理的。浮沉于惊涛骇浪的时局之中的牛子厚最终走向衰败,百年基业丧失了。今天探讨这些道理和原因,从中发现古今的道理,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
历经风雨,历经难忘的岁月,不同政治信仰的对峙以及战争、文革的灾难后,吉林人依然传颂着牛子厚的传说和乡民真诚的崇敬。我想他不仅是闯关东精神的代表,也是一位国粹京剧的推动者。
松花江滔滔的流水是历史的回音,诉说一个吉林历史人物的精神永恒。
牛子厚,一个不该被中国文化史遗忘的人。但其实,已经被遗忘了。翻遍过去几十年前吉林省的史籍方志,竟然找不到书写牛子厚的只言片语。最令人吃惊的是,有些京剧的史料也没有提到他。有的偶尔提及一下牛子厚的名字,仅此而已。面对历史长河,100 年前不算久远,但史料的缺失,使我们原本应该清晰的目光变得模糊。只剩泛黄的清廷档案能证明牛家的财富。
作家邱苏滨说:“人们津津乐道那些名垂青史的京剧大家及他们的成就、奇闻逸事。历史就是这样,人们关注的是看得见的风光。”中国百姓哪知道在吉林还有个巨资办京剧班的牛子厚。
我想, 历史老人会说:如果没有他,中国京剧的历史就得改写,没有他,那些伴随中国京剧的起起落落而发生的故事,就没有那么精彩。
2005 年,吉林市的朋友翟立伟先生带来一本由吉林市作者高玉璞先生编著的书《牛子厚与中国京剧事业——北京喜(富)连成谈访录》。
我急不可待地通读一遍,看得出高先生生前面对的毕竟是遥远的历史,凭借时代打下的扎实文化基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牛子厚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是一本优秀的访谈文学,在我看来是精品,精品总是千锤百炼,反复磨砺的成果,它像一束强光,把本应光亮的角落照亮。点灯之人就是高玉璞先生。
高先生对牛子厚人生的深入阐述,让我对关东巨商牛子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牛子厚这个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鼓舞了我这七旬老者。于是,我有了要让吉林人更了解和认识牛子厚这个人物的想法,就编本书吧,高先生的是访谈录,邱苏滨在写关于牛子厚的小说,据说,也有人在拍电视剧,那我们就编一本画册吧。
那天晚上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高先生的书和相关的资料;那天晚上,我闭上灯,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开始构思着这本书的框架。
第二天,我立即约了多年的好友连相如,商量怎样去完成这部书。相如是报社记者,是摄影家,不但照片拍得好,文字也有功夫,人还勤奋能干,我们曾一起完成过日本遗孤和中国养父母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合作起来非常合手。见面一商量就得到了共识,我说就编画册吧,相如说,恐怕牛子厚的照片资料太少,又难找,如果是画册,一是照片撑不起来,二是有些事靠图片说不明白,还是要靠大量文字的。我们的书就叫图文书吧,让它图文并茂。
收集整理我真下了一番功夫。那天晚上看完了全部稿件,我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坐在房间里,没有开灯,一汪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面上,许久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想,总算又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在编著这本书过程中得到了吉林省政协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牛家后人牛立志、牛世光、牛世安、冯玉润、牛绍飞、我的姐姐赵绰及郭玉学、吴广孝、吴景春、皮福生、陈文秀、闫斌、李俊杰、陈滌、刘汉秋、马兰、徐红莉等多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秋素莉、赵秋、赵树对我的支持。
在此,向帮助此书出版的人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赵勤,高级记者、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吉林省政协文史委专员。1939年出生于吉林市。1961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后又调吉林电视台工作,先后任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编导,电视剧导演总摄影师等职。曾任中国摄影摄像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曾当选中国老百佳电视工作者,吉林省十佳电视艺术家。他的作品曾获全国及省、行业奖项七十余个,包括《飞天奖》、《骏马奖》、中国电视新闻专题、中国纪录片、中国外宣奖等。纪录片曾在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获奖,一部获中国十佳纪录片优秀奖,还曾获亚洲电视节目CCTV提名奖,一百余件作品在央视播出,有的发送驻外使领馆收藏。曾多次担任电视剧、电视纪录片总摄影、总编导及顾问。吉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连相如,高级记者、长春市政协文史专员、长春市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1950年出生,做过美术编辑、文字记者、摄影记者。长春摄影家协会顾问。参加摄影工作以来,发表摄影作品1万多幅,五百多幅在国内外摄影比赛、影展中入选或获奖。在省以上学术会议和理论书刊发表摄影论文近四十篇次,二十余篇获奖。发表文字新闻数百篇,其中17篇获省市新闻奖。2004年出版个人新闻摄影作品集《代理妈妈》。还曾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研究会评为全国地市报首届优秀新闻摄影记者(2004)、第一届(2005)、第二届全国十杰摄影记者(2009)。2002年获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获长春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长春市君子兰文艺奖。
《牛子厚与中国京剧百年》一书,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及大量的档案、资料,向大家介绍了关东巨商牛子厚传奇的一生,他在中国民族资本发展初期的贡献,他对社会和百姓的乐善好施,他的爱国情怀;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牛子厚创办中国京剧第一科班喜(富)连成科班的过程,喜(富)连成科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个班的兴衰始末;喜(富)连成科班对中国京剧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以及牛家故里对牛子厚精神的传承。还应该说,这本书犹如一部关东清末民初的风情画和半部中国京剧史 。更是一部研究牛子厚个人、清末民国初关东政治、经济及民俗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京剧历史和戏曲教育、京剧人物的重要资料。
第一章 关东传奇人物牛子厚
第一节 牛家闯关东 船厂落户 / 002
第二节 牛家五代江城经商 / 006
第三节 牛子厚其人关东传奇 / 020
第四节 牛家的衰落 / 061
附录一 牛子厚家世 / 090
附录二 牛子厚年谱 / 093
第二章 牛子厚和中国京剧之缘
第一节 清末兴起的京剧要夭折 / 110
第二节 吉林喜连成科班萌芽中 / 116
第三节 北京喜连成科班创新章 / 120
第四节 喜连成易名富连成 / 127
第五节 喜(富)连成科班昌盛原由 / 129
第六节 喜(富)连成科班的终结 / 223
第七节 研究与论述 / 227
第八节 名人论牛子厚与喜(富)连成科班 / 240
附录三 牛子厚与喜连成科班考 / 244
附录四 关于喜(富)连成社几件重要纪事质疑 / 255
第三章 今日京剧与牛子厚
第一节 党和国家关心京剧事业的发展 / 262
第二节 喜(富)连成撑起京剧天和地 / 264
第三节 喜(富)连成社弟子催桃李遍神州 / 277
第四节 喜(富)连成社薪尽星火传海内外 / 278
第五节 京剧舞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 279
第四章 牛家故里续前缘
第一节 昔日船厂换新颜 / 286
第二节 传承国粹后继有人 / 289
第三节 牛子厚与喜(富)连成的精神传后人 / 311
附录五 忆先父吉林巨商牛子厚 / 331
跋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牛子厚 / 350
后记 不得不写的后记 / 356
参考书目 / 358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手机商城| 企业文化| 帮助中心|
© 2016-2024 标准查询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联系地址: 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Tel: 010-62993931 E-mail: 2591325828@qq.com
ICP备案证书号 : 京ICP备09034504号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