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幼儿沟通心理学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20.48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12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14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2-6岁幼儿沟通心理学
  • 商品编号:13036802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12


精彩书摘:
01 沟通:搭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

良好的沟通是搭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但这个桥梁却常常被我们毁坏。原因是,沟通中充斥着控制和“塑造”。但幼儿无法完全按照父母的期待而活,所以,这条途径走不通。那么,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我们要了解幼儿和父母的心理特点、沟通特点,才能找到有效的途径。

活成谁的期待
沟通中最大的障碍来自这个问题——活成谁的期待?可以说,沟通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武志红则认为,人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关系中,才能实现能量的流动,才能有幸福的感觉。而沟通是建立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能量、沟通、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能量被全然接受,沟通就顺畅;沟通顺畅,人际关系就和谐。
说教、批评指责、忽视敷衍、暴力,代表对方不接受你的能量;倾听共情、允许接纳,代表对方接受了你的能量。或者说,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能量,就会对你进行说教、批评指责、忽视敷衍;反之,则会用倾听共情、允许接纳这类更易于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与你沟通。
这里的能量包括正能量与负能量。负能量并不都是坏能量。负面情绪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活力和激情,以及“不符合他人期待”的言行,这些很容易被他人视为“坏能量”而不被接受。尤其是最后一点,很容易成为亲子沟通的障碍。

有个妈妈向我咨询,说儿子身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拒绝做作业,放学后不回家并且不向父母报告行踪,不服从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不合群。这位妈妈还说,孩子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在幼儿时期,别人家的孩子见了大人都打招呼,亲热地叫“叔叔阿姨”,自己的孩子却从来不叫。她感觉很没面子,反复教导孩子要和别人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孩子。结果越教育孩子越不配合,每次遇到别人不是低着头,就是躲到一边。
爸爸认为孩子不听话,小小年纪就叛逆,总是训斥孩子。爷爷奶奶有时也加入训斥的阵营。妈妈虽然觉得训斥不妥,但也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所以并不阻止爸爸和爷爷奶奶的行为。现在,孩子和爸爸很少说话,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也有点紧张。
妈妈向我咨询的时候,孩子刚好也在。我观察到,孩子不是独自待在角落看书,就是溜着墙边玩,和妈妈之间的状态也不像大多数孩子和父母那般亲昵。
不和别人打招呼、不听话,这些不符合父母期待的言行被视为是“坏”的,所以不被接受。这时,妈妈的沟通方式是说教,爸爸、爷爷奶奶的方式是训斥。而孩子通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接受父母的“教育”,把那个“坏我”压抑在潜意识里,变成能够被父母接受的“好我”。于是在父母的眼里就变成了听话、好沟通的孩子。另一种是不接受父母的“教育”,反而更加叛逆地将“坏我”展现出来。于是在父母眼里就变成了难以沟通的坏孩子。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摩擦、冲突,变得紧张。这位妈妈和儿子之间就是后者。

活成谁的期待?这是一个生命课题。如果可以选择,每个人都想活出自我。但如果只有“好我”被接受而“坏我”不被接受,人就无法活出“自我”。那些叛逆的孩子,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想要活出自我的欲望更强烈,他们是在通过叛逆来争夺对自我的控制权。而父母则是通过“你必须活成我期待中的样子”来争夺对孩子的控制权。这是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一对母女正在对话。母亲皱着眉头、表情沉重、痛心疾首地对女儿说:“我心目中的孩子不是这样的,我心目中的好孩子听话、不会和妈妈犟嘴、不会惹妈妈生气、不会让妈妈伤心。”
和许多妈妈一样,这位妈妈在用“好孩子”的标签来控制孩子满足她的期待。这是一种隐性控制,有时连成人都意识不到。如“好妻子”“好丈夫”,我们会认为这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孩子就更意识不到了,但他们能感觉到因此衍生出的强硬、恶劣的沟通方式使他们不舒服。就像视频中的女儿,她一直哭着反复对妈妈说:“就算我惹你生气了,你也不该那样对我,那样骂我。”
同时,不符合父母期待的样子就会被定义成“坏我”也很让孩子崩溃。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打招呼?为什么我必须听大人的话,否则我就是不好的? 这是造成一些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

在成人之间,一旦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必然遭到他人的反抗。这时我们可能还会反省一下——不能越界。但面对孩子,尤其是幼儿,似乎我们缺少这样的反省。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意志,我们有责任将孩子“塑造”为一个更加完美的孩子。这其实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是对孩子生命的一种侵犯。
其次,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而活,孩子必然无法活出自我,无法自由地伸展他的生命,当然也就无法获得人生最高级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然特别容易对孩子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挑剔、指责、限制孩子,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从而带来沟通中的很多冲突,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有的父母会担心,让孩子按照他的期待而活,他会不会为所欲为。首先,真正为所欲为的是那些从不曾为自己活过的人,如杀害自己母亲的北大才子吴谢宇。其次,幼儿为所欲为的代价很小,基本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幼儿的破坏性呈现出来,父母才有修正的机会。而且,也并不是为所欲为就一定会带来坏的后果。
所以,沟通中的第一个问题是——思考究竟想让孩子活成谁的期待?如果你允许孩子按照他的期待而活,全然接受孩子的能量,然后适度修正,那么沟通的一大半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反之,不但沟通中会滋生很多烦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沟通的质量决定着亲子关系的质量,而童年时的亲子关系又是一个人成年后亲子关系的模板,决定着他此后人际关系的优劣,甚至命运。这也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探讨亲子关系、原生家庭这些话题的原因所在。而沟通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好有效沟通的途径
在和2~6岁的幼儿沟通时,以下几个途径能帮助父母和孩子更快地实现良好有效的沟通。
愉快的氛围
当人的心中充满负面感受时,沟通往往很难进行。因为这时,人的大脑忙于处理负面情绪,尤其是要抵御对方的负面情绪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没有更多的心理空间去思考沟通的内容。所以这时沟通,效果非常差。
例如吃饭时,你看到孩子的手很脏,立刻火冒三丈。那么孩子在第一瞬间很可能被你的怒吼吓住而哭泣,而不是立刻去洗手。也有可能因为排斥你对他的吼叫,而拒绝去洗手。总之,当下他第一时间要消化的是情绪,而不是沟通的内容。
人在心中充满负面情绪时,第一时间需要的是宣泄情绪,这个时候你说出的话更多的是情绪,而不是沟通的内容。所以,当情绪没有处理好时,沟通很难有好的效果。
沟通的第一个方法是情绪管理。无论在沟通的哪一个环节,先把彼此的情绪处理好了再沟通。起码父母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了。因为幼儿缺乏管理情绪的能力,如果父母的内心也是狂风暴雨,那么沟通很可能变成一场腥风血雨。
用事实说话
与幼儿沟通,我们特别容易使用父母的权威,勉强甚至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这会让孩子误认为,沟通就是强大的人向弱小的人施压。你命令孩子去洗手,孩子会觉得不是我需要去洗手,而是父母需要我去洗手。但如果你拿出一个显微镜让他看看他手上到底有多少细菌,或者给他播放一个关于细菌给人带来危害的视频,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细菌的可怕,那么他就会认识到——我需要去洗手。
让孩子活在事实的真相里,而不是活在谁的主观感受里,往往比较好沟通。因为后者会让孩子觉得——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说的就对吗?但用事实和孩子沟通,会让孩子觉得,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我的需要。所以,当沟通事情时,用事实说话;当沟通感受时,用感受说话。
满足孩子的需求
沟通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当然最好是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但对于2~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得去照顾他人的感受、满足他人的需求。尤其是他们的“全能自恋感”若得不到满足,沟通就很难进行。所以,与幼儿沟通,第一考量是满足他们的需求,照顾他们的感受。
但有些父母自身的全能自恋感还未完全褪去,他们会把沟通当作满足自己需求的一个手段。如前文讲到的那对视频中的母女,母亲对女儿说:“我心目中的孩子不是这样的,我心目中的好孩子听话、不会和妈妈犟嘴、不会惹妈妈生气、不会让妈妈伤心。”还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就该管你!”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企图通过沟通达到两种心理需求,一是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对“理想孩子”的期待,二是希望孩子满足自己“权威父母”的心理。所以在沟通时,这位妈妈首先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孩子的感受被忽略了。这时,孩子基本上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沟通之所以沟而不通,是因为我们常常在潜意识里把它当作控制对方的一个手段。要走出这个潜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先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那么你的表达方式、解决事情的方式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只有具备了这个意识,才能做到共情、允许、耐心地倾听等。同时,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这些,从而渐渐走出全能自恋感,学会如何体会他人的感受及如何沟通。
实现情感互动
当孩子不喜欢和我们沟通时,我们需要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只会沟通事情,不会沟通感情。只会沟通事情的父母,是一个说教机器和情感黑洞,带给孩子的是冰冷的教条、规则。孩子只能活在对错里,而不是真实的感受里。长久下去,扼杀的不仅是孩子身上的活力和激情,还会有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而好的沟通能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情感链接,实现彼此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昵程度,最终使事情更容易沟通。
在工作领域,我们可以为沟通事情而沟通事情,这样效率更高。但在家庭领域,我们要懂得转变身份和沟通方式,家人从我们身上最需要得到的是情感支持,其次才是对错的判断。尤其是幼儿,弱小的他们最需要从父母身上得到情感支持,而不是单一的评判。
所以,能够看到孩子的感受,并懂得述情和共情,在沟通中特别重要,这是懂不懂沟通的分水岭。
2~6岁的幼儿几乎不怎么懂得沟通,更多的时候,沟通的主动方在父母,要想实现和幼儿的良性沟通,父母必须懂得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沟通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沟通方法。而这些方法都离不开爱,因为真正的爱也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无条件地爱孩子。所以,学习如何沟通,也是学习如何爱孩子的一个过程。

有效沟通的五种方法
良好有效沟通的途径,可以转化为以下五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或步骤。
方法一:情绪管理
良好有效的沟通必须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那么在沟通时,第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情绪,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调整好孩子的情绪。
但在和幼儿沟通时,彼此都管理好情绪并不太容易。首先,幼儿极容易因需求未满足而陷入哭闹、摔东西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中,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管理情绪的意识和能力。幼儿的频繁哭闹考验着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父母很容易把沟通变成情绪发泄。但一个成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但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能调整好孩子的情绪,则是能否胜任父母这个角色的重要标准。
这其中,更重要的是父母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寄希望于孩子“听话、懂事”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就是不听话、不懂事、不容易满足的,在这个时期,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应该以他们为中心。
其次,要求孩子听话、懂事必然会压抑他们的部分天性,也就是激情和活力。所以这就要求父母能够很好地接纳他们、允许他们、与他们共情,这样,才能较好地管理好自己情绪。同时,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表达情绪,让他们从小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或许就能在一个较为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当管理不好彼此的情绪时,可以暂时先不沟通,但这不等于可以实施冷暴力。冷暴力是一种隐性的情绪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要用拥抱等肢体语言让孩子的情绪先归于平静,之后再找合适的时机沟通。
但这也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对孩子释放情绪。当孩子的言行突破底线时,父母也可以严厉地教育;当孩子表现不错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喜悦。即小事宽容,大事不放水;负面情绪要妥善管理,正面情绪要及时传递。
方法二:允许
允许其实是情绪管理的延伸。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固然有觉察、改变认知这些非常具体的方法,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允许。什么是允许?简单地说,就是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允许他以他的方式存在。类似我们成人世界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看不惯你,但我接受你的存在。我不会越界去干涉和控制你。并且,你的存在不会影响我的心情。
允许包括包容和接纳,又不完全等同于包容和接纳。包容是把自己置于一个更高的道德高地——我比你更心胸宽广,所以我能包容你的缺点。但允许是,那些对于我来说不是缺点,只是不同。我并不比你高尚,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哪怕我是父母,你是孩子。
允许也不完全等同于接纳。接纳是我接受你的全部。允许是,我不一定非要把你纳入我的内心系统里,你和我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存在。就比如山川、河流,需要我的接纳吗?
包容和接纳有这样的潜意识,我高你低或我大你小。而允许的意思是,我们一样大,甚至我小你大,你比我更有力量。所以,允许是比包容和接纳更高的境界。
具体到孩子身上来说就是,孩子身上并没有那么多缺点,只是和你的认知或期待不同;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要允许它存在,就像允许狂风暴雨一样,和它共存。然后和孩子一起认识这个“缺点”,想办法减少它对自身的伤害。
一旦你允许了,你就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评判了,也没有那么多对抗的情绪了,原本那些你不允许的事情不再控制你的情绪。而孩子一旦被允许,他也舒服了,他能够更加自由地伸展自己,他的情绪变好了,也充满了力量。这时,无论你们沟通什么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
反之,当你不允许时,心理资源就会被占据,你无法更好地去做任何事情,包括沟通。所以有一句话叫作“退后一步海阔天空”,退后就是允许,就是把不允许的事情从你的内心清除出去,同时,也把负面情绪从你的内心清除了。

方法三:倾听
在沟通中,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若听不出,听不对,如何给对方正确的回应?没有正确的回应,如何更好地沟通?在与2~6岁的幼儿沟通时,更是如此。他们还不太会表达,无法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更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因此更考验父母的“听力”。
这个听力包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极富耐心,要专注地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不但要很好地接收到他们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能“听”出来他们没有表达出的内容;要懂得幼儿的普遍心理特点及自己孩子的特点,与他们进行高质量的互动。
除此之外,倾听的能力还包括,你是否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表达,是否把他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倾听、去沟通,是否愿意放低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重视倾听代表你在乎孩子胜于自己,而没有耐心倾听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表达,说明你更在乎自己。而这一点也决定着沟通的效果和质量。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看见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倾听正是看见孩子感受的一个重要途径。
方法四:表达
在沟通的所有方法中,表达的学问最多。所以很多人认为沟通就是表达的艺术。与2~6岁的幼儿沟通,表达中更要注重共情和述情。共情是看到孩子的感受,说他们想听的;述情则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与自己共情。我们要相信,幼儿天生就有与人共情的能力,只要你给他机会,就能开发出他的共情能力。父母不向孩子述情,不仅剥夺了孩子与你共情的机会,也使孩子的共情能力得不到成长。
同时,少批评指责,多说正能量的语言,以免给孩子过多负面的心理暗示。大道理少讲,因为这对幼儿来说可能没什么用,所以要循序善诱。
还要教孩子如何表达、如何述情,当孩子学会了表达事情和心情时,他就不容易哭闹,更容易沟通了。这就和懂得述情的父母不会轻易发脾气一样——如果可以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还需要通过发脾气来表达吗?
所以,教会孩子表达,让孩子成为一个会沟通的人,才会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容易。
方法五:共情
共情指的是“看见”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和安慰孩子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沟通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个人的“内在自我”被他人关注并关心,这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恋的,都渴望被人关注,尤其是孩子。一旦被关注,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赖感,就比较容易对你敞开心扉,也更愿意配合你的教育。
父母若缺乏共情能力,就很容易把沟通变成冷冰冰的说教、命令、指责,沟通的内容只有事情、规则、对错,没有情感,这样的沟通效果可想而知。
即便一个人不会去说教、命令、指责他人,也很会鼓励、夸奖、赞美他人,但言语之间若没有共情,也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巧舌如簧的人,并不能真正地打动人。所以,真正懂得沟通的人是具备共情能力的人。
共情并不完全等同于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是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进而理解他。但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因为我们没有处于和他相同的境遇中。所以感同身受只是人的美好理想。但共情是什么?共情是我虽然无法感受到你的痛苦,但我看到了你的痛苦,接纳了你的痛苦,并愿意去安慰你的痛苦。比如你感受不到孩子当下吃不到一颗糖的痛苦,但是你看见了他的痛苦,并去关注和安慰他的痛苦,这就是共情。
所以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但只要你愿意,就可开发出自己的共情能力。
与幼儿沟通,共情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他们是如此自我、自恋,他们的感受若不被看到、关注,沟通还能顺畅进行吗?
沟通中当然还有影响的力量,比如我们不直接与孩子沟通,而是用语言、行为和环境迂回地影响孩子发生变化,这可以避免直接沟通带来的摩擦,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割裂的,要综合运用。例如,父母如果能够允许孩子的言行,就更容易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情绪,才有耐心去倾听和表达;听明白了,才能表达清楚;懂得述情和共情,才能够在沟通中建立起情感链接。将所有的方法综合使用,沟通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作者简介:
方聆,原名方向苹,性格、心理学研究者、情感专家,痴迷心理研究,探索自我成长,出版有《儿童色彩心理学》、《别让孩子伤在童年》、《从0-1:构建有效沟通的亲子桥梁》等书。作品以深厚的文学功底、独到的见解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2-6岁幼儿沟通心理学》:由于年幼的孩子语言发展有限,有很多感受和想法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在与同伴、老师及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诸多问题。本书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讲述如何与幼儿沟通,包括心理沟通、情感沟通、语言沟通、行为沟通,如何沟通心情、事情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以利于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目录
01 沟通:搭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  001
活成谁的期待  002
良好有效沟通的途径  006
有效沟通的五种方法  010
2~6岁幼儿沟通的特点  016
2~6岁幼儿沟通的发展现状  019
2~6岁幼儿沟通中的常见心态  025

02 关于2~6岁幼儿沟通的认识误区  031
上天给了我一个难“管”的孩子  032
霸道沟通,不懂温柔  036
只懂物质满足,缺少情感沟通  041
沟通时,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044
重视语言沟通,忽视非语言沟通  050
执着于塑造孩子,忘记自我成长  054

03 情绪管理:在正面的心理能量下进行沟通  059
情绪管理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060
觉察自己的情绪  064
抛掉剧情,不再假设  069
掌握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敏感点  072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  078
消除情绪从改变认知开始  083
关注孩子的感受先于对错  088
拒绝暴力沟通  092

04 允许:允许是亲子沟通的润滑剂  099
“允许”让一切风平浪静  100
“允许”并不会让孩子无法无天  105
如何允许孩子“如他所是”  108
我们可以允许孩子什么  114

05 倾听:听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沟通的前提  123
沟通的前提:听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124
耐心听孩子说,不急于表达  127
专心听孩子说,不敷衍了事  131
在倾听中,请给予孩子热情的回应  134
在倾听中引导孩子学习表达  139
你能听出孩子的真正表达意图吗  144

06 表达:正确的表达会产生魔力一样的效果  151
什么才是正确的表达  152
如何用述情向孩子表达负面感受  157
孩子令你开心时,要习惯述情  161
客观表达事实,不夸大和歪曲孩子的行为  167
告诉孩子你的建议和需求,而不是决定  171
亲子沟通中的魔力句型1:“我希望……”  176
亲子沟通中的魔力句型2:“我喜欢……”和“好吗?”  181
少盯着孩子的错误,多培养孩子的正确  185
用正能量语言把孩子往你希望的方向推进  189

07 共情:关注孩子的感受,与之产生情感链接  195
沟通变成说教,只因缺乏共情能力  196
觉察、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200
肯定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  203
启发孩子思考事情或理解他人  207
引导孩子解决事情和关注未来  211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