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
4.6.3 协同反潜兵力配置
协同反潜兵力配置是组织实施协同反潜作战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合理地组织、配置和使用各种反潜兵力,形成有利的反潜作战战场态势,为协同反潜作战行动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4.6.3.1 基地、港口、驻泊地域协同反潜
通常情况下,协同反潜兵力构成主要由反潜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等反潜兵力及水下监视系统(水声站)、防潜雷阵、防潜网等构成,形成远、中、近程对潜防御配系。
远程反潜区域,主要由反潜巡逻机、潜艇负责。反潜巡逻机由于航程远、续航时间长、机动灵活、单位时间内搜攻潜效果好等优势,主要负责基地、港口、驻泊地域远程区域的反潜警戒任务。其目的是增大对潜防御纵深,阻止敌导弹潜艇发射飞航导弹对己方基地、港口、驻泊地域目标实施攻击,以及发现并攻击处于水面、半潜、通气管或潜望镜状态的敌潜艇。巡逻反潜区域应在反潜水面舰艇编队反潜搜索区外侧,尽可能覆盖敌潜艇可能发射近、中程飞航导弹的扇面,但要避开己方潜艇的反潜区域,以免误伤己方潜艇。当反潜巡逻机数量较少、不能将整个威胁扇面覆盖时,则应控制最危险距离以外的海域,并实施反潜。
中程反潜区域,主要由舰载反潜直升机与反潜舰艇编队负责,在该反潜区域及时发现、消灭已突破远程反潜区域并企图按自身观测设备发射鱼雷、助飞鱼雷等武器对己方基地、港口、驻泊地域舰船进行攻击的敌潜艇。
近程反潜区域,主要由岸基反潜直升机、猎潜艇及水声站、防潜雷阵、防潜网等构成,及时发现并消灭突破远程、中程反潜区域,对己方基地、港口、驻泊地域内及附近的舰船实施攻击的敌潜艇,防止敌潜艇输送侦察破坏分队上陆、布设水雷和实施侦察等。
4.6.3.2 对海上大型护航编队协同反潜
(1)伴随护航协同反潜
通常情况下,由舰载反潜直升机和伴随护航反潜舰艇及支援的反潜巡逻机共同负责海上编队对敌潜艇的防御,以直接警戒或直接掩护的方法保护海上舰艇(船)编队安全航行到达目的地或安全通过某一海上航线段。航空反潜兵力与舰艇(船)编队中反潜兵力一起配置在被保护舰艇(船)周围或在受敌潜艇威胁较大的方向或扇面,形成具有一定防御纵深的反潜警戒幕,以保障护航舰艇(船)的航行安全,护航反潜舰艇、舰载反潜直升机及支援的反潜巡逻机通常情况下分别配置在整个护航编队的近程、中程和远程反潜范围上。
伴随护航协同反潜的特点是兵力使用集中,能够有效地阻止敌潜艇使用近程武器的袭击,但反潜兵力行动较被动,防御纵深较小,难以阻止敌方在远距离上使用武器,兵力消耗大。因此,反潜巡逻机通常配置在离护航舰艇(船)编队尽可能远的距离上,以增大反潜防御纵深,防止敌潜艇使用远程武器攻击。
(2)区域护航协同反潜
通常情况下,将被保护的海上舰艇(船)编队经过海区按反潜兵力的任务区(辖区)或依据反潜兵力的作战能力划分为若干个反潜区域,反潜兵力在各区域内巡逻,搜索、攻击来袭敌潜艇,夺取该海域的控制权,以保障被保护的海上舰艇(船)编队在该海域内的航行安全。
担负区域护航反潜兵力通常由反潜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组成若干个搜索一攻击群,各反潜兵力主动、有计划地实施对潜搜索,以确保该海域内无敌潜艇。航空反潜兵力根据距离反潜区域的远近、反潜区域的大小、护航反潜时间长短、反潜巡逻机(直升机)能力等情况,主要配置在其他协同反潜兵力(如反潜水面舰艇)的外围,以增加反潜警戒纵深,及时发现、识别、跟踪和消灭进入任务区(辖区)的敌潜艇,以保障己方海上舰艇(船)编队航行的安全。
区域护航协同反潜的特点是有较大的反潜防御范围,适合对海上多批目标进行掩护,能够对付来自多个方向、多个目标的威胁,但使用反潜兵力多,指挥与协同复杂。
……
作者简介:
欧阳绍修,男,1956年生于湖南攸县,1978年10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央企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运8系列飞机总设计师、陕西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运8系列飞机总体、气动、飞行力学设计和飞行试验、适航、振动特性、颇震特性等研究工作。2010年获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技术先锋奖;2011年获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国防科技工业创新领军人物”称号、中国航空学会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七部委联合授予的“2012年度CCTV科技盛典科技创新人物”称号;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内容简介:
《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是一部系统介绍岸基固定翼反潜飞机的发展、特点、使用和设计的著作。书中以岸基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为研究对象,总结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分析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的使用环境,探讨其使命任务、地位作用和使用特点,研究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的综合运用和效能评估,阐述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的顶层论证和总体设计,分析反潜任务系统设计及支援保障配套建设等问题,并就现代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可作为院校相关培训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目录:
第1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飞机发展概况
1.1 潜艇的威胁
1.1.1 潜艇的出现
1.1.2 一战期间潜艇的威胁
1.1.3 二战期间潜艇的威胁
1.1.4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潜艇的发展
1.2 二战前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发展概况
1.2.1 反潜飞机的出现
1.2.2 航空反潜平台和系统的发展情况
1.2.3 航空反潜战法的发展
1.3 二战期间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发展概况
1.3.1 同定翼反潜巡逻机在二战期间的使用情况
1.3.2 航空反潜平台和系统的发展情况
1.3.3 航空反潜战法的发展
1.3.4 典型战例
1.4 二战后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发展概况
1.4.1 二战后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发展总体概况
1.4.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平台的发展
1.4.3 搜潜设备的发展
1.4.4 攻潜武器的发展
1.4.5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作战使用方法的发展
1.4.6 主要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简介
第2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任务、作用及主要特点
2.1 使命任务
2.1.1 战时使命任务
2.1.2 和平时期使命任务
2.2 地位作用
2.2.1 海军反潜作战体系
2.2.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在反潜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2.3 主要特点
2.3.1 性能特点
2.3.2 使用特点
2.3.3 研制特点
第3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使用环境
3.1 主要国家和地区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1 美国海军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2 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3 中国台湾海军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4 印度海军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5 韩国海军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1.6 越南海军潜艇兵力及使用情况
3.2 海洋环境影响
3.2.1 海洋环境影响
3.2.2 地磁环境影响
第4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综合使用
4.1 反潜巡逻机使用要求
4.1.1 集中使用,计划用兵
4.1.2 快速反应,隐蔽突然
4.1.3 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4.1.4 加强掩护,确保安全
4.1.5 预有准备,全面保障
4.2 反潜巡逻机战斗活动方法
4.2.1 独自遂行反潜作战
4.2.2 与其他反潜兵力协同反潜作战
4.3 反潜巡逻机作战使用流程
4.3.1 反潜战斗准备
4.3.2 起飞出航
4.3.3 飞向和进出反潜海区
4.3.4 对潜搜索
4.3.5 对潜攻击
4.3.6 返航着陆
4.4 反潜巡逻机作战使用组织筹划
4.4.1 反潜海区的选择
4.4.2 出返航方法及航线选择
4.4.3 反潜兵力编成与部署
4.4.4 反潜作战指挥与协同
4.5 反潜巡逻机搜攻潜战术
4.5.1 对潜搜索
4.5.2 对潜识别、定位与跟踪
4.5.3 对潜攻击
4.6 反潜巡逻机协同反潜
4.6.1 协同反潜任务
4.6.2 协同反潜特点
4.6.3 协同反潜兵力配置
4.6.4 协同反潜战术
第5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效能评估
5.1 评估方法概述
5.1.1 性能对比法
5.1.2 解析计算法
5.1.3 专家评估法
5.1.4 作战模拟-仿真法
5.1.5 试验、统计法
5.1.6 评估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反潜作战能力采用的方法
5.2 评估指标确定
5.3 评估模型
5.3.1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可用度
5.3.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作战能力
5.4 参数计算法评估实例
5.4.1 评估机型的确定
5.4.2 六项参数权重系数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5.4.3 评估结果
第6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顶层论证
6.1 论证方法
6.1.1 定性研究方法
6.1.2 系统分析方法
6.1.3 优化决策方法
6.1.4 建模仿真方法
6.1.5 技术经济方法
6.1.6 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6.2 军事需求
6.2.1 武器装备的军事需求
6.2.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军事需求的主要内容
6.2.3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军事需求的研究过程
6.3 战术技术指标
6.3.1 战术技术指标体系构成
6.3.2 平台性能指标
6.3.3 搜潜能力指标
6.3.4 攻潜能力指标
第7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总体设计
7.1 概述
7.2 设计依据
7.2.1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改装/研制程序
7.2.2 设计要求
7.2.3 设计规范
7.3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组成、功能与性能要求
7.3.1 飞机的系统结构
7.3.2 飞机的组成、功能和性能要求
7.4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改装原则与项目
7.4.1 基本型飞机的选择要求
7.4.2 改装原则
7.4.3 改装项目
7.4.4 改装的权衡和综合
7.5 飞机总体气动构型
7.5.1 概述
7.5.2 总体气动布局
7.5.3 悬挂式构型
7.5.4 悬挂式构型的气动设计问题
7.5.5 气动损失的补偿设计
7.6 总体布置与重量、重心控制
7.6.1 总体布置的一般要求
7.6.2 舱室的划分与布置
7.6.3 电子设备布置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7.6.4 搜潜系统和武器系统布置
7.6.5 重量控制
7.6.6 重心控制
7.7 飞机结构改装设计
7.7.1 结构改装项目
7.7.2 结构改装设计要求
7.7.3 结构的特殊要求设计
7.7.4 电磁部件结构
7.7.5 武器舱结构
7.7.6 全机结构强度分析
7.8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7.8.1 概述
7.8.2 航空电子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7.8.3 航空电子系统的改装设计要求
7.8.4 航空电子系统设计
7.8.5 航空电子系统的结构综合方案
7.9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7.1 0生活与救生系统
7.1 0.1 生活设施
7.1 0.2 氧气系统
7.1 0.3 应急救生系统
7.1 1环境控制系统
7.1 1.1 概述
7.1 1.2 引气/空调系统
7.1 1.3 防/除冰系统
7.1 1.4 武器舱温度控制系统
7.1 1.5 波导增压系统
7.1 2电气系统
7.1 2.1 电源系统
7.1 2.2 搜攻潜配电系统
7.1 2.3 电气系统
7.1 2.4 照明系统
7.1 3飞机电磁兼容性控制
7.1 3.1 概述
7.1 3.2 电磁兼容性管理
7.1 3.3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电磁兼容性的特点
7.1 3.4 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7.1 3.5 飞机电磁兼容性的设计与控制
7.1 3.6 电磁防护
7.1 3.7 电磁兼容性的分析与测试
第8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任务系统
8.1 概述
8.2 任务系统内容
8.2.1 任务系统组成及功能
8.2.2 搜潜系统组成与功能
8.2.3 反潜综合战术处理系统组成与功能
8.3 任务系统设计
8.3.1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典型任务剖面
8.3.2 系统结构
8.3.3 任务系统装机要素
8.3.4 搜潜系统
8.3.5 反潜综合战术处理系统
8.3.6 气象水文剖面测量系统
8.3.7 反潜武器
8.3.8 浮标投放装置
第9章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支援保障
9.1 支援保障需求
9.1.1 战斗准备阶段的支援保障需求
9.1.2 战斗实施阶段的支援保障需求
9.1.3 战斗结束阶段的支援保障需求
9.2 反潜作战指挥决策及方案支持
9.2.1 使命任务
9.2.2 支持对象
9.2.3 主要功能
9.2.4 系统组成
9.3 地面模拟训练支持
9.3.1 独立模拟训练系统
9.3.2 嵌入式模拟训练系统
9.4 反潜战斗保障
9.4.1 作战保障
9.4.2 装备保障
9.4.3 后勤保障
第10章 现代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发展趋势
10.1 潜艇的新特点及反潜作战的发展趋势
10.1.1 潜艇的新特点
10.1.2 未来反潜作战的发展趋势
10.2 现代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平台的发展
10.2.1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平台性能的发展
10.2.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平台信息化的发展
10.2.3 新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平台简介
10.3 现代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10.3.1 搜潜设备的发展趋势
10.3.2 反潜巡逻机攻潜武器装备的反潜趋势
10.4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使用方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