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天才的诗人当然会与天才的爱情相得益彰。也只有如此的天才诗人,才能制造出如此非凡的爱情。这一切,皆因这个天才叫做普希金。
年少的普希金属于典型的早熟类型,而当时整个贵族社会都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淫乱生活,皇村学校又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受世风流俗的熏染与浸润在所难免。在皇村学校里没有家长严格管教的情况下,普希金很早就开始涉足情场了。
在普希金创作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爱情有关的抒情诗。他的第一首少年时代的诗《致娜塔丽》与死前最后的一首诗《昨天晚上》都属于爱情诗。他的主要作品《叶甫根尼·奥涅金》也是描写爱情的。
普希金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说过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写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欲。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普希金一生中有过不少女人。有一次,他在女友乌沙科娃的纪念册上玩笑式地写下了两页“唐璜名单”,共列出了37位他曾爱过的女性的名字。其实普希金当时爱过或占有过的女人远远超过这两页名单。他在婚后给女友维亚泽姆斯卡娅的信中提到:“我太太是我第113个女人。”当然,这句话是半开玩笑说的,但足以说明普希金同许多女人有过亲密关系。
在同俄国人探讨有关普希金与女人的问题时,我常常会这样问他们:“普希金曾如此沉溺淫乱的生活,有过那么多的女人,还诱惑过不少有夫之妇,这样是否道德?”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听到他们这样回答:“你要知道,他是普希金呀(他同平凡的人不一样)!对他要有特殊的态度。”或者:“他是那么伟大的诗人,要是他没有过那么多的爱,他不会写出那么多不朽的爱情诗。”或者:“他的爱情诗是那么的纯洁和崇高,他肯定在情爱中也是这样的。”在俄国,对普希金的崇敬与爱戴是无可非议的,是绝对的。
要理解为什么普希金会有那么多的女人,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问题:一是社会背景,二是普希金本人的性格特点。
18世纪末、19世纪初,也就是俄国人喜欢称之为“普希金时代”的时候,俄国上层社会的文化、习俗是以法国贵族社会为楷模的。当时俄国的贵族间流行讲法语,读法国小说,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持一种比较随便的态度。不仅是在没有结婚的男女之间,就是各自已婚的男女之间也可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比如沙皇尼古拉一世就曾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上流社会不以男女之间的风流艳事为耻,反以为荣,一时蔚为风气。何况当时的贵族都拥有农奴和大片土地,他们不需要工作,每天只是参加舞会、酒会,出席剧院、沙龙等消磨时间,这样就为这种风气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普希金生来身体健壮,精力充沛。他决斗受了重伤时,著名的皇家外科医生阿连特在察看了伤势并作了全面检查后说:“他有很好的体质,唯一的反常是他的神经系统对爱欲过度敏感。”
普希金并不英俊。他在少年时代写的一首诗中说自己的“脸像猴子”。著名画家基普连斯基与特罗比宁都为他画过肖像,而他自己承认是美化了他,他对画家说:“您画的肖像让我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但这面镜子在奉承我。”1821年,他在献给英俊的青年军官尤里耶夫的诗中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而我,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
相貌丑陋的黑人后裔,
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长大,
未曾尝到爱情的苦痛,
却以无耻而狂热的欲念,
赢得青春美女的垂青;
上面这首诗中说的“无耻而狂热”是对的,但是“未曾尝到爱情的苦痛”,对二十二岁的普希金来说恐怕只能算是“艺术手法”吧!
普希金的一位中学同学科莫斯基是这样回忆普希金的少年时代的:
“普希金最崇拜爱情神。他喜欢去追求托尔斯泰家庭剧院的漂亮女演员,而且显示出了他的非洲血统的狂热与爱欲。他喜欢女人到了这种程度:早在十五六岁,但凡跳舞时,只要手一触到女孩子的手臂,他就双眼发亮呼吸急促,像马群中的一匹年青雄马。”
普希金的弟弟列夫·普希金是这样描写哥哥同女人的关系的:
“普希金长得不好看,但是他的脸很生动活泼。他个子不很高,但身材不错,很匀称,身躯很结实,女人都很喜欢他。他同女人在一起时,会是很有意思的,要是他对某些女性感兴趣的话,他会变得特别有魅力。要是他对话题不感兴趣,他会无精打采,很不会说话。但只要这个话题他有兴趣,他马上会成为一个有惊人口才的人。他最不喜欢谈同文学诗歌有关的东西,同女人在一起他从来不会谈到这个话题上来。”
普希金认为女人是不懂文学与艺术的,他在一个手稿上曾这样写道:
“我埋怨俄罗斯女人对诗歌是那么没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她们对母语知道得太差。难道茹可夫斯基、波罗登斯基、维亚泽姆斯基的诗很难懂吗?但是女人到处是一样的,她们有先天的智慧、敏觉,但遗憾的是上天没有给予她们对美的接受能力。经常,诗歌只是轻轻地飘过她们的耳边,而没能进入心灵深处。她们不能理解诗的美。你听到她们唱歌吗?她们会经常胡乱替换歌的词句,颠倒音韵。要是去听她们议论艺术,更是奇谈怪论了,很少会有例外的。”
普希金的家庭观念是比较保守的,他认为妻子应当听丈夫的话;在家中的任何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上,妻子应当按丈夫的意愿去做,百分之百地忠于丈夫。即便丈夫已是一位年纪大的人了,或妻子对丈夫没有爱意,也应当像上述的那样去做。只有这样,女人才是贞洁,才是贤惠。在普希金的一系列作品中,如在《奥涅金》中就可以看出普希金对此问题的看法。
在普希金钟爱过的众多女人中,只有两位留下了回忆普希金的文字。其一是罗赛特·斯米尔诺娅的女儿根据母亲口述写的回忆录,其二是安娜·凯恩的回忆录。虽然安娜·凯恩在普希金去世后很多年才写回忆录,但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下面只列举其中的一个选段:
“同他不容易很快就接近,他在交际时不太稳重:时而狂乐、放肆,时而却过度文雅、客气,有时又突然变得难以忍受寂寞。我们从来不会知道过一分钟后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应当说他很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一向是很真挚的;要是他对什么有兴趣或有好感,他就特别讨人喜欢;他讲话会引人入胜,他的智慧会闪烁光芒。在女人身上,普希金喜欢友善,但他更喜欢的却是她们敏锐的智慧和外貌的美。深刻的爱情与轻浮的卖弄风情这二者里,他更喜欢第二者。他自己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情,好像以此为耻。在这一方面,他完全是自己时代的儿子。普希金对女人的智慧评价并不高,所以他更喜欢的是女性外貌的美。这也符合当时的时代观念。”
总之,由于其天性与性格,普希金的爱欲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可以说,在爱情方面,他也是一个伟人,并且这方面的天才一点也不次于他的文学天才。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笔者认为是最最接近于真实的,就像后来玛丽亚·沃尔康斯卡娅在自己的回忆录《札记》中写的那样:“作为一个诗人,他认为应当爱上每一位他所见到的年轻漂亮的女人。其实,他最爱的还是自己的缪斯,他喜欢把看到的一切诗意化。”普希金在1820—1822年的记事本上也写过:“或多或少,我会爱上每一个我遇见的漂亮的女人。”他会每一次都真心地感觉到这女人是唯一的,无与伦比的。
作者简介:
左贞观,俄籍华人作曲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1年随母亲定居苏联。1971年于新西伯利亚市音乐学院大提琴系毕业,曾在管弦乐团工作。1973年经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李金斯基建议考入该校学习作曲,于1978年毕业,当年被苏联作曲家协会录为会员。
学生时代的左贞观,曾在全苏青年作曲家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1975年)。以后屡次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包括单乐章管弦乐中国作品国际比赛(1993年,上海),欧洲国际作曲大赛(第一名,1996年意大利)。他是许多国家现代音乐节的参加者。1991年同莫斯科15位作曲家一起发起建立“现代音乐协会”。1993年同俄国其他9位作曲家被邀请加入“俄罗斯音乐与21世纪”俱乐部。
1999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授予他“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成了迄今为止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2005年10月,普京总统又授予他“友谊”勋章,以表彰他多年来在文化与艺术领域中取得的成就。
2006年,他创作的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成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并作为中国在俄罗斯年的主要项目在莫斯科演出。
内容简介:
《诗人与爱情》向中国读者介绍左贞观喜爱的普希金爱情诗以及与这些爱情诗有关的爱情故事。
《诗人与爱情》里的主角还是普希金的诗,《诗人与爱情》中添了几笔来讲述这些诗写作的背景和经过。本来,普希金的诗就是完整的艺术作品。是不需要另作解释狗尾续貂的;但对中国读者来说,知道这些诗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或许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感觉到诗的情绪。
目录:
童年
皇村中学
普希金与爱情
“唐璜名单”
少年的初恋
上流社会的生活
隐秘的爱情
基希尼奥夫
敖德萨
奶娘阿琳娜
女人的世界
返回莫斯科
求婚的失败
“你啊,就是我的圣母”(娜·冈察洛娃)
家庭生活
决斗
《叶甫根尼·奥涅金》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