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57.70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7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41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 商品编号:12354820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7
精彩书摘:
  《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2)在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时,《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考虑了空间异质性与空间相关性,并构建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导致模型设定不恰当,分析结果不够精确。区域要素流动、技术外溢、技术创新等空间属性数据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现有的研究很少考虑上述因素,导致研究结论与现实存在诸多不符(Anselmn,1988)。现实的经济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技术创新数据是否存在空间效应进行识别和检验,刻画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与集群特征。空间权重矩阵的引入是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合理选取空间权重矩阵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至关重要。《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从多个角度构建了空间地理距离权重、空间经济距离权重、空间人力资本权重,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解释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因素。
  (3)全面、科学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在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无法回避技术创新的测度问题。首先,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度量方面,国内对技术创新能力度量表现出两种极端。一方面,大量实证研究仅以专利授权数或者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全面体现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少数研究分析指标又过多,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所包含的明细指标多达145个,使得某些指标高度相关,导致测评结果产生严重偏误。
  ……
作者简介:

  宋跃刚,河南新乡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数量经济统计。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章见诸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世界经济研究》、《现代日本经济》等专业期刊,出版专著2部。

内容简介:

  《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紧密围绕“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这一主题,从微观到宏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区域、国家层面技术创新的影响。二是在微观层面,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与空间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如何。三是在区域层面,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四是国家层面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双边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

1.3核心概念辨析及厘定

1.3.1技术创新

1.3.2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1.3.3制度及制度环境的内涵与演进

1.3.4空间集聚的内涵

1.3.5产业集聚的内涵

1.4研究思路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内容

1.6主要创新点


2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脉络

2.1.1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2.1.2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

2.1.3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

2.1.4技术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2.2“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1理论渊源

2.2.2理论基础

2.2.3分析框架

2.2.4实证研究进展

2.3制度环境理论及研究评述

2.3.1制度环境的发展阶段

2.3.2制度变迁的基石

2.3.3制度变迁的原则和分类

2.3.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2.3.5制度环境理论

2.4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演进及评述

2.4.1微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2中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3宏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5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2.6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1企业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2区域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3国家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7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及其测度

2.7.1空间集聚效应文献综述

2.7.2空间集聚效应的测度


3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非均衡发展影响

的内在机制

3.1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1.1制度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

3.1.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2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2.1制度环境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2.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母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3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1东道国制度环境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2双边制度距离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3.3.3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3.4小结


4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及检验估计方法

4.1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与技术创新

4.1.1空间相关性

4.1.2空间异质性

4.2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集群的识别与检验

4.2.1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4.2.2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检验与分析

4.3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4.3.1空间地理距离权重

4.3.2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4.3.3人力资本空间权重矩阵

4.3.4技术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4.3.5基础设施竞争空间权重矩阵

4.3.6空间权重加权矩阵

4.4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方法

4.4.1横截面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4.4.2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4.5小结

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空间视角分析

5.1引言

5.2数据来源、处理与计算

5.2.1数据来源

5.2.2数据处理

5.2.3数据计算

5.3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微观回归结果

5.3.1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初步

回归结果

5.3.2不同类型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回归分析

5.3.3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ATT检验

5.4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4.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4.2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5.4.3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省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

空间面板估计

5.5.1模型的检验与设定

5.5.2全样本回归结果

5.5.3分企业类型的回归结果

5.6小结


6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计量

分析

6.1问题的提出

6.2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6.2.1制度环境的测度

6.2.2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

6.3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6.3.1各省份国内R&D资本存量rd_stockt

6.3.2各省份通过OFDI获得的国际R&D资本存量溢出

ofdi_reverseit 

6.3.3人力资本(h)投入

6.3.4各省份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进口渠道获得的国际R&D

资本存量溢出fdi_reverseit

6.3.5集中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

6.4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动态面板

计量分析

6.4.1内生性问题检验

6.4.2全样本回归结果

6.4.3分区域回归结果

6.4.4稳健性检验

6.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

空间计量分析

6.5.1空间计量模型

6.5.2省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与集群特征

6.5.3空间计量估计结果分析

6.6小结


7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

7.1问题的提出

7.2国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实现机制

7.3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7.3.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7.3.2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测度

7.3.3制度环境的测度

7.3.4基于OFDI获得的国际R&D资本存量溢出

7.3.5其他控制变量的测度

7.3.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

实证分析

7.4.1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7.4.2平稳性检验

7.4.3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结果

7.5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

实证分析

7.6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政策建议

8.2.1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8.2.2区域层面的政策建议

8.2.3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8.3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致谢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