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74.46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7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53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 商品编号:11915843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7
精彩书摘:
  《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一)新常态下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认知逻辑
  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架构要遵循两大逻辑。
  1.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逻辑
  要通过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特质,形成对架构公共文化服务逻辑体系内外延的认知。公共文化服务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是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它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刊、互联网、演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诸多文化领域。
  公共文化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征。“四个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特性,规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而公共文化服务所涵盖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影、出版等则是其外延。
  因此,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建构,既要突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本质特征,又要在设置一级指标,即评价指标维度时,考虑覆盖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队伍,以及公共文化的享受度。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内在逻辑,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同评价维度的指标既要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互补性,既能从不同的评价维度反映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投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享受等情况,又能从整体上反映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二是不同评价维度下设的评价指标,其功能不仅直接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评价维度,而且从各个指标间接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
作者简介:

  孙逊,教授,博导。男,194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民盟成员。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文学系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新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统计年鉴中,采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关于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公共文化享受的相关数据,经研究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立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而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分析研究中,揭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

  发展报告分上、下两编,上编为“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研究”,下编为”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深度分析报告”,其中,深度分析报告每个省市自治区一篇,类似一张“诊断书”,具体内容包括: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对策与建议。


目录:
前言
上编 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研究
第一章 “新常态”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新常态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选择
三、以大数据为平台破解新常态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体系结构
一、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框架结构
二、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一、计算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方法
二、用主成分分析计算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
三、2014年公共文化服务进步指数及其排名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排序
一、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二、“公共文化投入”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三、“公共文化机构”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四、“公共文化产品”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五、“公共文化活动”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六、“公共文化队伍”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七、“公共文化享受”综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第五章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人均)排序
一、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二、“公共文化投入”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三、“公共文化机构”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四、“公共文化产品”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五、“公共文化活动”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六、“公共文化队伍”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七、“公共文化享受”综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第六章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数
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数(总量)得分和排名
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数(人均)得分和排名
第七章 31个省市自治区2014年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
一、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总量)
二、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人均)
第八章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指标分析
一、公共文化投入分析
二、公共文化机构分析
三、公共文化产品分析
四、公共文化活动分析
五、公共文化队伍分析
六、公共文化享受分析

下编 2014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深度分析报告
第九章 2014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章 2014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一章 2014年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二章 2014年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三章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四章 2014年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五章 2014年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六章 2014年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七章 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八章 2014年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十九章 2014年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章 2014年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一章 2014年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二章 2014年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三章 2014年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四章 2014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五章 2014年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六章 2014年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七章 2014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八章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九章 2014年海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章 2014年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一章 2014年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二章 2014年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三章 2014年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四章 2014年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五章 2014年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六章 2014年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七章 2014年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八章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三十九章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分析报告
一、进步与成就
二、问题与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附录一 2014年综合指数(总量)的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附录二 2014年综合指数(人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附录三 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附录四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
参考文献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