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库科技史书系·候气术:古人观念中天地人之纽带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25.46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7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18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华夏文库科技史书系·候气术:古人观念中天地人之纽带
  • 商品编号:12077808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7
精彩书摘:

  2汉代经典候气术的操作

  《后汉书·律历志》在前述的话之后,用了不到100字记述了“候气法”:

  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通过这段叙述可复原早期候气术的大致轮廓:先建一座有三重墙的房屋,每重墙的门都是密闭的。衅,这里指“缝隙”,“涂衅必周”即把墙缝、砖缝都要涂抹严实,不能漏风。墙上还要蒙上厚布幔,杜绝一切空气的流动。室中间是一张木头桌子,把可以吹奏出十二律的律管,以内低外高的斜度,分别按它们对应的方位摆在案桌上,每支律管的内端都要充塞葭莩灰。装置完成后,就可以按历法给出的节气等待测候了,某节气一到,相应的律管就会有灰飞出。这时还要仔细观察飞出的灰,如果这些灰确是因为交节而飞出的,呈散布状态;如果是被人因走动、呼吸不慎带动或被外界渗入的风吹动而飞出的,灰则呈聚拢状态。

  按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这种影响深远的候气术是西汉京房发明的。京房(公元前77~前38年)是一位才学过人的学者,对易学、音律都极有研究。他开创了今文《易》学,称“京氏学”;在音律理论方面,他把传统的十二律用六十相生法扩展成了六十律。他在乐器改良、纳甲体系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另外,他在灾异占卜并干预政事方面也做出很多努力,以至于最后竟为此而丧生。

  查《汉书·京房传》《汉书·律历志》《后汉书·律历志》,都找不到京房发明候气术的直接记载。很多证据表明,候气法在汉代并不是一家独创的秘法,更不是一夜之间凭空而降的,很可能更早就有了,目前我们只能说关于候气术确切的记录出自汉朝,至于它产生时间的上限,尚无最后定论。

  世间有很多特殊技艺,是只可师传,难以书传的。在音律、音乐领域,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幸运的是,候气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书传的,所以我们可以全面寻找其他典籍的记载、描述,以及今人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勾勒出候气术的装置和操作方法。

  首先,候气实验要有一座基本的建筑——候气室,这座房屋砌有三重墙,但实际上这等于是建造“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套一层的三间房屋。房子套房子是为了阻滞空气的流通,所以这三重屋的房门必须交错排列,若都开向一个方向,风长驱直入,三重墙会失去意义,一般是第一层房屋把门开向南,第二层开向北,最内一层又开向南。

  《后汉书》称这三重墙“户闭”,说明门总是关着的,既然墙缝都“涂衅必周”了,为什么还要“密布缇缦”,即用厚布把墙围起来呢?显然是怕从门缝进风。因为门做得与门框再密合,也会有缝隙透进风来,而这缕缕气流靠挂一只门帘是不能完全挡住的,于是干脆就用厚布连墙带门把全屋都包起来,这才能达到《太玄经》中说的效果:“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微风不起,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钟以应矣。”

  “九闭”前面已经解释过,每一重墙都是里面用厚布帷帐当“壁纸”铺严,外面用橘黄色(缇)丝绸帷帐覆盖,一共是三重墙壁、六层帷帐,加一起数字为九,围成密闭毫不透风的候气室,所以称“九闭”的“缇室”。

  至于候气室的位置,是建在观天的灵台一侧,灵台总是建在京城附近。因为建缇室候气是皇家司天机构的行为,也只能与灵台摆在一起。历史上,使用圭表测影定节气时,有明确要求要把圭表放在“地中”,《周礼》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候气室的选址也有类似要求,需要选在“中州”,这里是阴阳所会之地,气序不差,所以作候气实验最为可靠。

  候气实验的材料(主要指律管和葭莩灰),在后来的记载中也逐渐明确。最早黄帝所作的十二律,是派伶伦到“大夏之西”“昆仑之阴”的“嶰谿”竹林中选取的竹管。因这种记载是传说性质,真的去找“昆仑之阴”恐怕难以找到,于是改为选用“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金门山又名律管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在县城南15公里,这里盛产竹子,粗细匀称,一律笛子般粗细,就是古代制造律管取竹的地方,笔者曾专程去考察,采集模拟实验用的竹管。“金门竹韵”曾是洛宁古八大景之一,现在城南6公里处建有“金门绿竹风情园”,展示着以音律为主的竹文化。

  因为“气”的流动是很难看到的,为了表现律管中阳气的上升,必须用一种很轻的物质将其视觉化,于是古人选择了“葭莩灰”作为演示阳气上升、冲出律管的媒介。选用“葭莩灰”的原因有三:一、有更原始的“悬土炭”候气实验在先,很多典籍将其写为“悬土灰”,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灰分是可以用来候气的;二、芦苇膜可作音膜振动发声,中国式笛子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方式:开孔贴膜,膜的振动可以使音色脆亮,而最好的音膜就是芦苇膜,可能正是这种联系使人们想到要使用芦苇膜烧成的灰来候气;三、演示阳气上升,必须用一种最轻最轻的固体物质,古人相信芦苇膜是世上最轻最薄的东西,用它烧成的灰也肯定是世上最轻最轻的灰分,可以灵敏到被最轻微的上升气流触动。

  烧制此灰的芦苇膜也不能随意选取,后世规定为这些芦苇必须取自“河内”。河内县即今河南省沁阳市,乐圣朱载堉的故居(见第八章第二节),笔者也曾专程去考察,该地水网交错、盛产高质量的芦苇,所以古人选定以此处生产的芦苇膜之灰为候气实验专用。

  还有与候气术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种材料——秬黍,我们也放在这里一并介绍。《汉书·律历志》载“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钟”。这是说,古人用上党羊头山产的黑色糜子(指不粘的谷粒)中等颗粒者,横排90粒,那么其长度就是“九寸”。按此长度标准制作的律管(孔径3分)吹出来的声音就是“黄钟”之音。所谓“上党羊头山”,在今山西长治市高平的神农镇,笔者也曾专程前去考察那里的气候、风土,收集各种黍种。历史上,上党羊头山黍长期是官方确定尺长的标准材料,作为定黄钟、度律历的依据。

  最后,律管的摆放要“从其方位”。古代的十二方位用十二地支代表,对应着十二个月,如图,把十二根律管按顺序从“子”到“亥”十二方位在缇室中心的案桌排好。当然,还要“内庳外高”,充以葭莩灰,然后就可以开始候气了。

  随着候气实验技术的成熟和逐渐定型,候气成为一种制度在皇家司天机构建立了起来。据《汉官六种》记载,在汉代的司天台——灵台上,有供职测候官员42人,其中12人候气、7人候钟律:“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其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候钟律,一人舍人。”

  这42个“灵台待诏”人员中,“候晷景”即主管圭表测影的是3人。因为圭表测影只在正午进行,特别是在冬至、夏至前后的正午进行,所以观测工作、圭表的保养维修、观测后的统计整理有3人也就够了。而候气则不同,候气需要昼夜守候,在密不透风的缇室里“蹲坑”全神贯注,大气都不能喘,是非常苦的差事,所以必须多人轮流值班。而且三重缇室的维护,葭莩灰的制取、补充、更换也远比圭表的维护要复杂费力,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员来打理。也许为了表明与12律管有关,所以才确定了12人候气。至于“七人候钟律”,按史书注释,应是在殿前的一种露天测候活动,与候气密切相关。两者加起来19人,占全部“灵台待诏”的2/5还多,可见汉代司天机构对候气术是多么重视,投入的人力是多么庞大。

  小知识◎悬土炭术

  一种原始的候气术,使用类似天平的装置,两端各放上“土”和“炭”。平时二者是重量是均等的,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到了冬至,阳气开始上升,阳气属火,火盛则炭燥,炭就会变轻,于是置炭的一端抬起;到夏至,阴气开始出现,阴气属水,水盛则炭湿,炭变重,于是置炭的一端下降。古人还把它和音律结合,称“冬至阳气应黄钟通”、“夏至阴气应蕤宾通”。也有用“灰”代炭的,灰和炭同样有吸湿的功能(现在民间仍有“草木灰结块,天气要变坏”谚语),唯一的缺陷是它们容易被风吹散,这只要把装置放在无风的室内就可以解决。也许正是这“灰”和“密室”重要作用和象征意义,后来它们都成了律管候气术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

内容简介:

  “节气”一词是怎么来的?在天,太阳行度为“节”;在地,阴阳升降为“气”。古人还按此观念设计了“实验”:把12支律管置于密室,充以葭莩灰,节气一到(太阳运行到某节点),地气就会从特定的律管中迅速上升,推动葭莩灰飞出,这就是“候气术”。这种做法和观念流传千年,也被后人争论不休、毁誉不一。

  本书作者参与中国科学院“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大项目,对候气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研究,本书是即将出版的该项目专著的普及本。如果您对候气术尚不太了解,本书可以领你走进一个古人构建的匪夷所思的世界;如果您对候气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读了本书,想必一定会颠覆你对候气术原有的认识。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