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林芝县幅,H46C003003)》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属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区填图类型,按新一代地质填图总体要求,充分应用新的地质理论及实现地质成果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服务等作为指导思想,以丰富的实际资料为依据,系统地叙述了区内地层及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与演化、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及区域地质环境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朗县吉登许超基性岩中新获得辉石40Ar-39A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995.94±12.70Ma、辉石年龄谱视年龄Tp=997.38±1.23Ma,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与时代及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新发现元古代变质超基性岩、寒武纪片麻状花岗岩,为研究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资料;依据在林芝县贡嘎南变质岩中获Sin-Nd同位素模式年龄1509Ma和40Ar-39A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949±6·49Ma,及米林县雪嘎村东南尼池帮嘎变质岩中获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182±150Ma和模式年龄1814Ma、1372Ma两组,从而确定调查区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存在;米林县雅鲁藏布江南公路白过多第四纪古人类遗迹林芝智人Homosapiens古人类化石头盖骨牙齿等的新发现,及在岗嘎大桥一派乡公路巴嘎村东北第四系更新统5级阶地上新发现的石斧,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及青藏高原古人类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首次在冈底斯陆块和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米林县余松普,及米林等地发现麻粒岩、榴辉岩、榴闪岩类等,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冈底斯陆块、南迦巴瓦构造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调查区共发现金、铜、钼、铁、钨、铬、钛、绿柱石(海蓝宝石)、水晶、电气石(碧玺)、刚玉、石榴石(紫牙乌)、岫岩玉、白云母、透闪石、粘土、大理岩(汉白玉)、花岗岩、片麻岩、蛇纹岩、高铝矿物(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石墨、地下热水、地F水、砂、砾建筑原材料等矿产地63处,其中55处为新发现;划分出了2个成矿带及3个成矿亚带·圈定出了4个找矿远景区。首次将本区旅游资源划分为尼洋河流域(Ⅰ)和雅鲁藏布江流域(Ⅱ)两个风景名胜区。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依据景观的成因、状态和作用等,划分为①地学景观、②地史遗迹、③水文景观、④运动疗养休闲度假、⑤天象景观、⑥生物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基本类型、⑦人文景观、⑧民族风情、⑨土特产品9类123处景点,以及矿物岩石、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迹、岩洞、化石、地质景观、冰川、峡谷、瀑布、登山地、观赏林、古树名木、珍禽异兽、古迹摩崖石刻、宗教寺庙、藏寨及磨房、民族风情、民族艺术与文化及习俗等24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林芝县幅,H46C003003)》公开出版,可供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旅游资源与登山、探险、教学、科学考察及国民经济建设有关部门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与经济
一、位置与交通
二、自然地理与经济
第二节 目标任务要求
第三节 地质矿产调查历史与研究程度
第四节 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
一、任务完成情况
二、质量评述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岩
第一节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
一、拉萨-察隅地层分区
二、高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第二节 前奥陶纪松多岩群
第三节 新元古代-寒武纪肉切村岩群
第四节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
一、地层划分简史
二、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三、沉积层序与沉积环境
四、地层时代讨论
第五节 侏罗纪地层
一、地层划分简史
二、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三、地层时代讨论
第六节 白垩纪朗县混杂岩
一、混杂岩剖面结构
二、混杂岩特征
三、混杂岩时代讨论
第七节 渐新世-中新世大竹卡组
一、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二、地层时代讨论
第八节 第四纪地质
一、第四纪地层
二、第四纪冰川
第三章 岩浆岩
第一节 基性一超基性侵入岩
一、元古代变质超基性岩
二、晚白垩世变基性-超基性岩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一、寒武纪片麻状花岗岩
二、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
三、古近纪花岗岩
四、脉岩
五、中酸性岩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专属性探讨
第三节 火山岩
一、中元古代一新元古代八拉岩组火山岩
二、前奥陶纪松多岩群火山岩
三、中一晚侏罗世叶巴组火山岩
四、白垩纪朗县混杂岩火山岩
第四章 变质岩
第一节 南迦巴瓦变质岩带(Ⅰ)
第二节 珞巴村一巴墩变质岩带(Ⅱ)
一、珞巴村变质岩亚带(Ⅱ1)
二、巴墩变质岩亚带(Ⅱ2)
第三节 朗县一米林变质岩带(Ⅲ)
一、岩石类型
二、原岩恢复及原岩建造
三、变质相带及变质变形期次
第四节 拉日芝-林芝变质岩带(Ⅳ)
一、林芝变质岩亚带(Ⅳ1)
二、多青岗变质岩亚带(Ⅳ2)
第五节 工布江达-尼西变质岩带(V)
一、工布江达变质岩亚带(V1)
二、尼西变质岩亚带(V2)
第六节 雪卡变质岩带(Ⅵ)
第七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韧性剪切糜棱岩带
一、脆性动力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二、韧性(塑性)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
第一节 各构造单元建造特征
一、工布江达断隆(Ⅰ1)
二、冈底斯岩浆弧(Ⅰ2)
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Ⅱ)
四、北喜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Ⅲ)
五、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Ⅳ)
第二节 构造变形相及构造变形相序列
一、构造变形相
二、构造变形相序列
第三节 各构造单元构造形迹特征
一、工布江达断隆(Ⅰ1)
二、冈底斯岩浆弧(Ⅰ2)
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Ⅱ)
四、北喜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Ⅲ)
五、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Ⅳ)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
第五节 构造发展史
一、克拉通化阶段
二、克拉通阶段
三、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阶段
四、俯冲消减阶段
五、闭合-碰撞阶段
六、伸展隆升阶段
第六章 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及区域环境地质
第一节 矿产地质与资源
一、概述
二、矿产各论
三、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四、地球化学背景
五、成矿带划分及其特征
六、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第二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一、旅游资源类型概况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第三节 区域环境地质
一、环境地质灾害特征
二、对防灾、减灾工作建议
第七章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件:1:25万林芝县幅(H46C003003)地质图及说明书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