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鞍腰组
鞍腰组由河南石油队(1960)创名于济源县西承留乡鞍腰村,原称鞍腰统。
该组岩性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黏土岩夹泥质灰岩。下以深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为标志与谭庄组连续沉积;上以灰黑色黏土岩为标志与马凹组整合接触。
该组分布局限,仅见于济源县鞍腰、马凹、谭庄、张庄一带。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黄、浅灰色钙质黏土岩与褐灰、灰黄色薄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互层。上部夹长石石英砂岩,下部夹砂质灰岩,砂岩钙质胶结,厚度在250m左右,纵、横方向上变化不大,为温湿气候条件下浅湖相一滨湖相沉积。该组含有丰富的植物、双壳及鱼化石。
3.马凹组
马凹组由河南石油队(1960)创名于济源县西承留乡马凹村,原称马凹统,指马凹附近的鞍腰统之上.张庄组之下的一套地层。
该组底部为砾岩;下部灰白、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黏土岩;中部杂色黏土岩夹粉、细砂岩;上部杂色黏土岩与灰黄色泥灰岩呈不等厚互层,夹含双壳灰岩。下以黄褐色砾岩为标志与鞍腰组整合接触;上以灰绿、黄绿色黏土岩为标志与韩庄组呈不整合接触。
主要出露于济源县谭庄东山、马凹及鞍腰村一带,岩性以灰绿、黄绿、紫红色钙质黏土岩为主,灰褐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灰色泥灰岩次之。黏土岩与泥灰岩、粉砂岩与黏土岩往往组成层对,每个层对厚0.5~3cm。该组底部砾岩稳定,厚3m左右,铁锰质胶结。上部夹两层含双壳灰岩,可作本组的标志层。马凹组厚达230m,向东、向两有逐渐减薄的趋势,为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
马凹组产丰富的双壳、叶肢介、介形虫及鱼类、植物化石。
4.韩庄组
河南石油队(1960)于济源县西承留乡韩庄创名韩庄组,指济源县韩庄一带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黏土岩互层,夹砂砾岩及砂质灰岩的一套地层,与下伏马凹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古近系聂庄组为不整合接触,厚31.1m。
该组仅见于济源县西承留乡马凹、韩庄及虎岭等地。下部砖红色砾岩,中部紫红色黏土岩,上部砖红色长石石英细砂岩,构成一个粗细一粗完整的沉积旋回。颜色以砖红、紫红为特征,生物化石稀少,为干热气候条件下坳陷盆地的河流湖泊相沉积。该组未发现化石,以下伏马凹组产中侏罗世化石,划为上侏罗统。
在盆地钻井中,侏罗系使用的名称不同,大致对应情况如下:油田使用的老庄组和义马组对应于本方案的侏罗系下统鞍腰组,油田的中侏罗统朱集组、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对应于本方案的中统马凹组,上侏罗统段集组、周公山组、毛坦厂组对应于本方案的韩庄组。
第三节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本章节系统总结了南华北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区域地层划分,主要取得以下新成果和新认识:对南华北地区寒武系采用四分方案,但南华北地区的河南登封、鲁山以及安徽霍邱、淮南地区,普遍缺失寒武系下部梅树村阶和筇竹寺阶的地层,而仅发育四分方案中的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其中下寒武统下部包括罗罔组、东坡组及其对应的雨台山组。此套地层原归属于震旦系,本书在前人众多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划归为寒武系。
……
本专著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性、整体性、阶段性对南华北盆地沉积演化、层序演化、层序古地理演化及层序格架内的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对南华北地区新元古界-中生界进行清理、对比,并提出相应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对南华北地区新元古界-中生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3个沉积体系组、9类沉积体系。系统讨论了南华北地区新元古代-中生代不同时期各类沉积体系特征,进而深入研究了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第二节 区域地层划分
第三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二章 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一节 沉积体系识别标志
第二节 沉积体系类型划分
第三节 青白口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四节 震旦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五节 寒武系一奥陶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六节 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七节 三叠系侏罗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八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三章 层序地层划分、特征和对比
第一节 层序界面特征和成因类型
第二节 层序划分
第三节 层序特征
第四节 层序对比
第五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四章 沉积盆地演化与层序充填
第一节 新元古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
第二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模型
第三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五章 重点层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第一节 编图思路及成图单元选择
第二节 重点层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第三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六章 烃源岩特征、层序格架中分布规律
第一节 烃源岩的产出层位、形成环境及岩石类型
第二节 烃源岩发育的板块构造和沉积盆地背景
第三节 烃源岩的沉积学特征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展布规律
第四节 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与展布特征
第五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第七章 层序格架中储盖特征、生储盖组合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第一节 层序格架中的区域性储集岩特征
第二节 层序格架中的区域性盖层
第三节 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第四节 层序格架中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第五节 新成果、新认识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