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结构主义》:
第三节 结构主义在现代心理学的最初形态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或人类意识的专门科学——一直是同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显然,人类的心理活动,归根结底,是整个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本身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要揭示心理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就不能不从哲学的高度去思索问题——即从心理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揭示心理的本质。反过来说,由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上述特殊性,使它的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都直接地对同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出现了一系列相互更替或同时并存的不同学派。这些不同学派的存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争论,不仅有益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哲学、文学、宗教等研究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这些研究领域中新的思想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如上所述,由于心理学同哲学的密切联系,心理学的上述发展趋势更加有利于哲学界中新思想的形成。
在近半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发展基本上沿着六个方向进行:
(1)着重于心理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被称为功能论(Functionalism)。
(2)着重于心理联想活动的研究,被称为心理联想论(Associationism)。
(3)着重于人类客观行为的研究,被称为行为主义(Behaviourism)。
(4)着重于人类心理形态的研究,被称为形态论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或音译为“格式塔心理学”。
(5)着重进行心理分析,被称为心理分析论(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学。
(6)着重于系统地揭示意识的主要内容或基本结构,被称为结构论心理学(StructuralistPsychology)。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论心理学虽然同结构主义哲学有密切和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仍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心理学的结构主义同作为哲学的结构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分开来研究它。
在上述六种心理学学派中,后三种派别对于结构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1)形态论心理学所谓“形态”,实际上已经很接近结构主义所说的“结构”。德语Gestalt这个词,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截了当地译作“结构”或“构型”。在形态论心理学家看来,复杂的知觉不能简单地用构成知觉的感觉总和来充分说明。当一种心理活动构成知觉的时候,其相关联的部分就合成为“结构”,但这种结构本身并不包含组成它的各部分的特性。在这里,很明显形态论所使用的“结构”概念已不是小学生在学算术所使用的“加、减、乘、除”,不能把“结构”看作是组成该结构的分子特性的“算术和”。所以,量的概念已经不够了,此处需要求助于质的概念。当然,在早期的形态论中,还未能完全克服机械主义的桎梏。例如,在早期形态论者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1887-1976)那里,对结构所下的定义还非常简单。他认为,“结构”指知觉或行为方面的构型,是指力线(类似于一个电磁场中电流的作用)结合起来的、赋予每一种现象上局部价值的整体。因此,不
……
作者简介:
高宣扬,华裔法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兼艺术评论家,祖籍浙江杭州,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于1962年本科毕业,1962—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赴法国巴黎第1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83年获博士学位后,应时任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长的德里达的聘请,任教与研究于法国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学教授;1988—2002年,在继续留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同时,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2—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教授;2004—2010 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30多年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著有《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对话》(Le Dialogue,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德国哲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萨特的密码》(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等35部专著及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起,列维-斯特劳斯和他所奠定的结构主义轰动了整个欧洲,逐步发展成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它不仅是哲学的,也是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文学艺术的、更是实际生活经验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及历史新的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的渊源、形成及发展,综述它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我们进入结构主义极具革命性的、丰富有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心。
目录:
高宣扬文集总序
2017年新版序
1990年版序
1987年版序
1980年版序
第1章 结构主义的孕育过程
第一节 结构主义在现代语言学的最初表现
第二节 结构主义在现代社会学的最初表现
第三节 结构主义在现代心理学的最初形态
第四节 现代西方哲学对“结构”的探索
第五节 结构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2章 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结构”?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结构主义
第三节 模拟
第四节 人类心灵的自律性
第3章 社会结构分析
第一节 亲属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语言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作为“结构变形”的历史
第4章 结构主义的文学艺术观
第一节 结构主义关于文艺的总观点
第二节 神话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散文小说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戏剧的基本结构
第五节 诗歌的结构分析
第5章 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 列维-斯特劳斯
第二节 米歇尔·福柯
第三节 罗兰·巴特
第四节 让·皮亚杰
第五节 路易·阿尔都塞
第六节 雅各布森和乔姆斯基
第七节 雅克·拉康
第6章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最新发展
第一节 退休后的不退休学术活动
第二节 神话研究的基本架构
第三节 神话的意义
第四节 神话的结构
第五节 神话与音乐
第7章 科学时代中的结构主义
1992年增订版跋
译名索引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