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中西马克思主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
对中西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讲,文化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借用仰海峰的观点,本章中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即与经济政治相对的思想文化。从思想观念的意义上来讨论文化,可以把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沉淀在人心灵深处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的自发观念。这些自发的观念包括风俗习惯、面对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自发心理意识以及无意识选择、自发的情感与意志力等,它们形成一种文化结构,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并扩展到整个民族的生活,形成个人与集体的惯性行为系统。二是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观念。从文化的趣味来区分,可以把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分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文化的第三个层面,即文化的形而上层面、人类的理想层面,它为人的存在及其历史提供最终的根据。在历史的演进中,正是文化的这一部分沉淀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①自卢卡奇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一个从生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向,文化越来越成为其绕不开的理论问题。同样,从李大钊、陈独秀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到今天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一直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议题。
显然,中西马克思主义学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需要回应的时代课题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其研究维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差异不仅不是比较的障碍,而且正是比较所要利用的价值所在,因为差异越大就越发可以刺激我们从更加不同的角度去反思,从而丰富我们的认识”②。正是差异性提供了比较研究的价值资源,有差异才值得去做深入的比较对话,异质的他者可以提供一个文化上反观自身的镜子。就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比较对话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更全面的理解与研究,促进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对中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文本、人物以及问题做细致比较皆可长篇大论,这不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这里诉求的是一个近似于“问题式”(或称总问题.Problematic,阿尔都塞语)的研究。从系统科学或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看,一个具体要素只有在周围关系中才可以呈现自身的意义,正如“观察渗透理论”所揭示的那样,我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我们面对世界的具体研究、具体观看的潜在结构即是阿尔都塞所指的问题式,它要回答我们研究问题时所处的背景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用什么结构来确立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关于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文化观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因而此处并不讨论哈贝马斯或毛泽东某个具体的文化理论,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讨论范式,牢牢立足中国当下的视角,探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整体性的总背景、总问题、总结构到底是什么,并加以比较甄别。细节化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整体性的研究也不可以空洞为借口而忽视,忽视的原因更多是方法上的无助而已,正如一个音符的意义只有在整个乐曲的“绵延”中才可以获得,对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具体观点也只有在这种整体问题式中才能得到更恰当的把握。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论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中华文化一直起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西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同,尽管从古至今一直面临外来威胁,但是中国社会内部相对稳定,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周期模式产生的动态平衡,即使分裂期各小国也有大体相同的制度沿袭和文明传承,即使历史上的外敌人侵如五胡乱华或元清等也是快速被中原文化同化,凝结成新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与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制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自上而下以合和为核心的深层文化信仰。
……
作者简介:
杨礼银,1977年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目前致力于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和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以公共领域为视点》等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兰克福学派视域中民主与正义的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中西马克思主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理论、文化观、科技观、城市观、女性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七个方面,对中西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专题比较,较全面地呈现了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观点和主要区别,从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截然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中西马克思主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应该相互融合,以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目录:
绪论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四 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主要路径
五 本书的结构总览
第一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比较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历史结构
二 历史主体
三 社会主义策略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社会基本矛盾
二 社会发展动力
三 群众史观
第三节 中西历史唯物主义的共性与个性
一 相同之处
二 差异与融通
第二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比较
第一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概览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一致性
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
二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三 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替代方案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区别
一 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差别
二 对待现代性基本态度的差别
三 对现实所起作用的差别
小结
第三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比较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论
一 西方社会文化的危机与焦虑
二 独特的研究定位与特色
三 特别的启示与问题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论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历史选择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重构
三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两种文化理论的比较与融通之可能性
一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一致性
二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差异性
三 互镜创新之可能
……
第四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比较
第五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比较
第六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比较
第七章 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