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运行机制研究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14.62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13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10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国债运行机制研究
  • 商品编号:10284447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13
作者简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天津市人。1982年、1985年和1994年先后在天津财经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天津财经学院财政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副教授。<br>    高培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财政理论。他在财政、税收和国债等方面均有著述。主要代表作有:《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下册)、《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债经济学导论》。并在《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国债研究的上述三个方向,似可概括为:对国债的制度研究、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对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三者互相关联。对国债的制度研究,目的应在于其改善和优化;但如果对受债人等的行为反应心中无数,如果对政府借债的宏观决策的缘由不甚了解,也就无从改进和完善国债制度。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可以比较具体地了解各类经济主体对国债的反应,从而比较切实地把握国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对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从国债这一侧面探索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与条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方能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政策与制度相一致、市场运行与政府调控相协调的情况下,处理好与国债有关的问题。<br>    高培勇同志这本著作,如其书名所示,乃是对国债运行的经济分析,而且主要是在宏观方面。但作者也并没有忽视国债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本章第2、3章中所考察的国债对收入、消费、投资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综合地说明个人家庭、企业、非政府部门对国债的行为反应,只是作者在此并未作实证分析。作者在本书中对国债制度并未作全面的考察,但由于本书的重点在于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势必对政府的国债管理给予重视,因而在第8章探讨了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实际上对国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制度也作了一些探索。<br>    这本著作对我国经济学界所进行的国债研究,可以有一定贡献。其贡献主要在于下列三点:在前人的工作基础——包括作者本人以前的研究——之上,提高了一步;从较为宽阔的视野即宏观经济的角度,考察国债运行的全过程;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一些理论观点和分析方式,取得较好成果。
目录:
第1章 引论<br>1.1 主题与背景<br>1.2 前人的研究: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br>1.3 思路、结构与方法<br>1.4 对两个概念的说明:国债与国债运行机制<br>上 篇<br>第2章 国债的经济影响:发行期的考察<br>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的体制前提<br>2.2 即期的税收减少<br>2.3 预期的偿债费税<br>2.4 均衡利率的变动<br>2.5 举借国债与民间消费:初始性影响<br>2.6 举借国债与民间投资:初始性影响<br>第3章 国债的经济影向:偿付期的考察<br>3.1 偿债费税的开征和国债利息的支付<br>3.2 举借国债与民间消费:继发性影响<br>3.3 举借国债与民间投资:继发性影响<br>3.4 综合考察:举借国债的长期影响<br>第4章 国债的经济影响:宏观上的考察<br>4.1 举借国债与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br>4.2 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总量效应<br>4.3 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结构效应<br>4.4 小结<br>第5章 国债的经济影响:从货币供给角度所作的考察<br>5.1 财政收支过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一个简要的考察<br>5.2 国债的认购主体与货币供给<br>5.3 国债的流动性与货币供给<br>5.4 国债的偿付活动与货币供给<br>下 篇<br>第6章 中国的国债(1950——1994):总体考察<br>6.1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国债<br>6.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国债<br>6.3 国债规模膨胀探源:无偿性财政收入的相对下降<br>6.4 国债规模膨胀探源:偿债费支出的逐年加大<br>6.5 小结<br>第7章 中国的国债与社会总需求<br>7.1 可支配收入、偿债费税和利息率:导致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变化的三个传导因素<br>7.2 举借国债条件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br>7.3 举借国债条件下的政府部门行为<br>7.4 结合货币供给的考察<br>第8章 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br>8.1 独特的传导作力机制: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br>8.2 国债管理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br>8.3 深一层的思考:国债管理发挥作用的条件<br>8.4 举借国债的数量界限<br>第9章 基本结论<br>参考文献<br>本书英文目录(content)<br>后 记<br>图表目录<br>图2—1 对储蓄的供给与需求:均衡利率的决定<br>图2—2 举借国债对民间消费的初始性影响<br>图2—3 举借国债所带来的民间消费的变化幅度<br>图2—4 S有弹性而I无弹性下的民间投资<br>图2—5 S无弹性而I有弹性下的民间投资<br>图2—6 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上升与民间投资<br>图2—7 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与民间投资<br>图3—1 举借国债对民间消费的继发性影响<br>图3—2 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与民间投资<br>图4—1 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极大化<br>图4—2 政府消耗性支出增加所带来的乘数过程<br>图5—1 财政支出过程对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效应<br>图5—2 财政收入过程对货币供给量的收缩效应<br>图5—3 社会公众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br>图5—4 商业银行以超额准备金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br>图5—5 中央银行从财政机关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br>图5-6 中央银行从社会公众手中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br>图5—7 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手中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br>图6—1 1950—1958年中国国债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走势<br>图6—2 特殊的财政收入形成机制<br>图6—3 1981—1994年中国国债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走势<br>图8—1 国债管理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br>表2—1 即期税收减少对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和非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br>表2—2 预期偿债费税对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和非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br>表4—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的对比(%)<br>表6—1 1950—1958年中国国债发行情况<br>表6—2 1978—1992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br>表6—3 中国的财政收支(1979—1993)<br>表6—4 1981—1994年各种政府债券发行情况<br>表6—5 1981—1993年国债购买者结构<br>表6—6 1981—1994年各种政府债券发行条件<br>表6—7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978—1992)<br>表6—8 来自农业部门的无偿性财政收入(1978—1991)<br>表6—9 全国企业留利额和留利率(1978—1991)<br>表6—10 来自工业部门的无偿性财政收入(1978—1991)<br>表6—11 1981—1990年财政对国有工交企业让利情况<br>表6—12 全国预算外资金收入增长情况(1978—1991)<br>表6—13 国家债务支出情况(1980—1992)<br>表7—1 1981—1990年国内债券、股票发行情况<br>表7—2 1981—1988年国内各种债券利率对照表<br>表7—3 中国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的变化(1980—1990)<br>表7—4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1978—1991)<br>表7—5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结构(1978—1991)<br>表7—6 各机构部门的总投资和净投资(1979—1988)<br>表7一7 总投资和净投资的部门结构(1979—1988)<br>表7—8 居民储蓄和利息率的对比分析(1978—1991)<br>表7一9 中国总储蓄的部门结构(1980—1991)<br>表7一10 1979—1993年国家财政收支指数<br>表7一11 1979—1993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br>表7—12 1979—1992年国家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比重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