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高氏三杰:高凤岐、高而谦、高梦旦传》:
第一章 独占御史台
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一个春日,北京琉璃厂厂甸附近的胡同口围聚着不少看热闹的人。一支官府送泥金帖(用泥金涂饰的笺帖,唐以来用于新进士登科报喜)的报喜队,边敲锣打鼓边大声通报——“高凤岐老爷高中哕!名列榜首!……”
一位中年人听到通报兴冲冲地出门接过泥金帖,捧在手中,仔细看了一遍,激动地流泪,而后将泥金帖郑重交于身后的另一位中年男子。走在前面的这位是名咤京师的林纾先生,而紧随其后的那位就是高中榜首的福州名士高凤岐,此时正寄寓在好友林纾家中。
高凤岐,字啸桐,号愧室,出生于咸丰八年(1858)。光绪八年(1882),24岁的他高中福建举人,一家人大喜。与高凤岐同年考中举人的还有福州同乡郑孝胥——福建乡试解元,后“伪满洲国”总理;方家澍——后进士及第,会试第一;陈衍——后官至学部主事,近代大诗人;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林纾——近代文学家、翻译家。高凤岐平生极重信用,与人约会,虽小事未曾迟到;朋友有难,虽危险仍必往,也因此与林纾结为好友;至于赞助善举,周济贫穷,必量力而行,不感情用事;遇人家有善,心予襄物,他人有错误,必当面批评。但不知为什么,命运捉弄,此次中举之后,这几位福州才子在每年的科考中都连连失利,而高凤岐更是屡考屡败,屡败屡考。
高凤岐与林纾、李宗言和李宗神兄弟、陈衍、周长庚等十余人,组成“福州诗社”,互相唱和,坚持觥筹诗咏达十年之久。据说,他们几位好友之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高凤岐(一说是林庾园)与林纾还有林述庵(名崧祁)被称为“福州三狂生”。“三狂”“十躁”是当时福州人都熟悉的狂傲青年。据说,最初高凤岐和林述庵讨论诗词因意见不合而争吵,言语中,林述庵表示不把高凤岐与林纾放在眼里。高风岐将林述庵的狂妄傲慢告诉了林纾,林纾听罢产生怒气,想当众出林述庵的丑,教训教训他。但是林述庵看了林纾写的《陈节妇吟》后,大加赞赏,恨不相识,又跑去请求高凤岐给林纾写了一封信,表示对林纾的倾心仰慕,希望一见为快……林纾与林述庵在台江桥南的水榭中相见,两人一见如故,长跪不起,恣意大哭,举座为之大惊。他们旁若无人,各取巨觥,痛饮三大杯,定为生死交。……此举惊动全城,林述庵和林纾被称为两个“疯子”。
在高凤岐诸多朋友中,林纾与他关系最为密切。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擅长诗古文辞,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闽中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还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与人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确立了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有人说:“林译改变了中国人对小说的看法,梁启超鼓吹新小说,是后来的事情,林译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实绩,其影响并不在梁启超之下。”说得有理。林纾原先就是‘‘老新党”,也就是主张变法图强的人,并不保守。他曾与挚友高凤岐“三次上书朝廷,愤念国耻,倡举新政”。
1908年,对大清帝国来说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前夜。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步步紧逼;内有革命党人起义此起彼伏,加上各地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朝廷上下各级官员互相掣肘,拿不出治理朝政的有力举措。清廷此时急需治国安邦人才,而延续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早于1905年就迫于社会压力而取消了!
所以,这次御史台的人才选拔考试,可以说是清廷的一次新尝试。
清王朝的御史台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监察部,职责是为朝廷和百姓监察百官。高凤岐认为,当下“朝廷病在庶事之不举和言路之不通”,自己若能“入台为御史,则日取天下利病,陈之皇帝,兴利除病,以益国家百姓”,可以实现自己“近君谏言”的夙愿。因此,虽然御史官阶不高,仅五品,但高凤岐以“为国言事、兴利除弊”为己任,义无反顾进京应试。
这次御史台的考试题目是论说文二则,其一,《兴学论》;其二,《币制策》。高凤岐对教育改革和振兴经济这两个方面都有过认真的思考和成功的实践,在考场上他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待到成绩揭晓,果然高中头名.
高凤岐从少年时代开始,便钦服宋儒,并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为文,效仿欧阳修、曾巩,但不常作,而对弟弟们特别严厉。虽在千里之外,有所听闻,必寄书告诫,数十年如一日。自己平生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其诗文在闽都文化人之间多有传诵,尤擅长篆刻,对古文字的研究也颇有心得。
却说有清一代文坛,散文界以桐城派为著,亦称“桐城古文派”,世人通称“桐城派”。它以文统源远流长,文论博大精深,著述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高凤岐搏长桐城派古文,又颇具维新思想。由于前科考不中,而父亲高绍曾留下的家底渐渐掏空,且上有父母需要供奉,下有两位弟弟高而谦、高梦旦需要教养。无奈之下,他想了一个好法子,就是发挥自身的特长开办私塾,也好一边读书备考,一边收徒作文,收取一些束惰来养家糊口。此事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所谓束惰,亦作“束修”,指学生致送老师的酬金。
高家寓所在福州城北门九彩园小巷的尽头,靠近风景优美的西湖。那是一座三开间的木屋,围在矮墙之内。小院内两株老梅疏朗,数竿青竹摇曳,环境雅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高凤岐遂利用居家院落开馆授业,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中西兼顾,深受少年学子喜欢。他讲的所谓“西学”,实际大都转自日本,他介绍日本的新式学校体制、新式报纸以及报纸中对世界大势的报道和介绍,更重要的是还有当时传遍中国的维新改良思潮。高凤岐毕竟是个传统的中国文人,除此外还经常叫学生写作,指导学生临池墓帖。
……
作者简介:
路漫,本名黄贞争,70后,福州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传记、论文等,作品散见于各地报纸杂志。
内容简介:
《高氏三杰:高凤岐、高而谦、高梦旦传》为“福州社科普及读本”丛书之一,书中主要描述闽都三位杰出人才——高凤岐、高而谦、高梦旦这三位兄弟的人生故事。书稿以长乐三杰的人生成长轨迹为主线,着重介绍这三兄弟与林纾的交往史,以及三兄弟为开启文化新风、外交新风、出版新风而做出的杰出贡献。《高氏三杰:高凤岐、高而谦、高梦旦传》内容详尽,文笔流畅,不仅能带领读者了解这三位名流,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了解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引导读者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独占御史台
第二章 铸龙堂
第三章 求是书院
第四章 蚕学馆
第五章 养正书塾
第六章 梧州太守
第七章 长眠孤山
第八章 留学法国
第九章 罪辫文案
第十章 签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
第十一章 “马白关事件”始末
第十二章 澳门“勘界”谈判
第十三章 葡萄牙寻求盟友
第十四章 民间的力量
第十五章 捍卫主权
第十六章 鞠躬尽瘁
第十七章 所谓“梦旦”
第十八章 关于《议废除跪拜逸事论》
第十九章 《十三月新历法》初版
第二十章 严译与林译
第二十一章 《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的故事
第二十二章 仗义疏财爱才如命
第二十三章 邀请一个“眼睛”
第二十四章 高君箴与郑振铎
第二十五章 商务“润滑剂”
第二十六章 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
第二十七章 编辑《最新国文教科书》
第二十八章 开创现代工具书先河
第二十九章 一《四库全书》影印版的前世今生
第三十章 作别西天的云彩
参考资料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