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王伯群教育生涯编年》:
十一月三日 召集王毓祥、欧元怀、傅式说、鲁继曾等会商大夏财政问题。会议讨论通过将校中奇窘状况备函各董事,请其设法维持。待各董事均知校中内容后,再由先生约集共筹办法,同时一面向银行界与董事有关的各家加借若干,维持最近三月之需。
十一月十日 修改欧元怀、傅式说送来大夏致各校董函稿。
十一月十八日 听欧元怀、傅式说汇报往各处奔走为大夏筹款情况,均无收获,至为愤懑。商酌久之,苦无善法而别。
十一月十九日 听傅式说、欧元怀、王毓祥来报告校中尚契据可以作抵押之用。先生嘱请存候,有机会再办。
十一月二十四日 接欧元怀寄来淞沪善后委员会回文,报告大夏款项已支配殆尽,所请无法应命。
十一月二十六日 欧元怀、傅式说携大夏文件来商,除退荣宗敬地之函外,急欲筹划经费以济燃眉之急。
十一月二十八日 与欧元怀、傅式说商大夏财政救济办法,推算大夏至少需要一万八千才可度过难关,先生拟奔走两日答复欧、傅。
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午,接待吴浩然、鲁继曾、孙垒、倪文亚来访。孙说,因欧、傅、王三人辞职,学校财政困难,难于维持,商谈挽救办法。先生允竭力奔走而外,又以家用五千元交吴浩然拿去应急。
下午,为大夏款项奔走各银行,连趱两三家殊无效,只有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银行,肯由先生担保者可借万元。
十一月三十日 下午,继续往国华、兴业银行商讨为大夏借款事,仍不得结果。
十二月一日 上午,与欧元怀、傅式说、王毓祥讨论大夏维持现状和将来发展计划。欧、傅、王建议,鉴于党的权威足以影响学校之枯荣,拟计划鼓励大夏同事多作政治活动,但又常感学校无后援,遂常在艰难困苦中,欲将向来不偏不依的方针略加改变。先生闻之,认为大夏能于最短时间发展到这个程度,第一,即不偏不党不受政变之累所致,倘党的色彩太浓,如大陆大学、中国公学之类早受打击;第二,大夏在政治未上轨道时,仍应我行我素,以待时机。欧最后汇报说,本学期至少非三万元不能渡过难关。先生答以一星期为限,筹以应之。
下午,为筹办大学之款,先生先到浙江实业银行付保险箱租费后,晤陈选珍,探近日存款利率及公债行情等。陈答,上海各行均感存款过多,投资不易,故大家竞买公债,故价涨也。后赴上海银行访陈光甫,谈大夏窘状,希望设法贷款,陈表示对教育不甚有兴趣,遂力辞。
十二月二日 接欧元怀书,说大夏急需两万元,请代筹款,并本月七日以前存人通易,以免退票,损校中信用。阅罢,先生致函何应钦,央为大夏捐款。
十二月五日 赴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634号)访何应钦,顺便谈大夏窘况。何闻之,决先捐两万元,又将训练部同人之一万元拟借给大夏生息或送免费生,同时表示为大夏向各方募捐,嘱先生代备函致哈同夫人、姬佛陀、张学良、陈济棠、何键、杨虎城等,以捐足十万为目的。
下午,主持大夏第一百三十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一)扩大募捐;(二)理学院添设土木工程系;(三)中学部添办农艺科。
十二月六日 把两万元交欧、傅为大夏付债后,到上海银行与浙江实业银行推介大夏,各做定期借款四万元。然后赴何应钦宅,以代备各筹款函请签发。
十二月七日 与欧、傅、王商讨代何应钦拟缮各函后,视察大夏新村。
十二月八日 访何应钦为大夏募捐事,将代拟致姬佛陀、张学良等函,送何应钦签发。何出示蒋介石关于黔事来电,知黔事恐尚纠纷,一时不易解决。何拟再等数日,待胜负之教确定后,再行处置。
本日,接田颂尧函,告知战争结束后汇寄大夏捐款。函曰:“台端从事教育,此后械榛菁莪,为国家建立树人之大计,热忱宏识,心佩尤深。贵校图书馆鸠工建筑,应将前此认捐之款早为汇寄,惟因川战猝起,以致军书旁午,极形忙冗,比幸军事于短期内可告结束,赓即设法汇上,以应尊需。”
……
作者简介:
汤涛,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品牌文化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细节是天堂》、《筹资》、《职场这点事》、《微利时代的创业法则》、《无限的思念:汪道涵纪念影像》等著作十余部。发表《日本经济低迷的成因及对策》》等专业文章上百篇。主持教育部“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上海市旅游局“上海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
《王伯群教育生涯编年》是一部记述王伯群从事教育经历与活动的编年体著作。
王伯群(一八八五-一九四四),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和爱国教育家。
王伯群怀抱匡济之志,经世之才,英挺早达,他毕生追求“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和“交通救国”。一九〇六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辛亥爆发,即返国创办报刊,宣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一九一五年,策划组织护国运动,任贵州护军使总参赞、黔军司令部秘书长等职,被誉为“民主共和”功臣。一九一八年,南下加入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参与南北和议,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总统府参议、贵州省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部总参议。国民政府南京建都后,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长、招商局监督等职,致力整顿交通,收回外国主权,推动中国交通建设发展。
王伯群尽瘁国事教育,服务社会,建树颇多。一九二四年,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并先后出任交通大学校长和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在其执掌下,大夏大学拥有上海、贵阳校区和香港分校,以及大夏上海附中、贵阳附中、重庆附中和南宁附中。大夏与复旦、光华和大同成为上海四大著名私立大学,有“北南开,南大夏”之称,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
目录: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四十岁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四十一岁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四十二岁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四十三岁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四十四岁
1929年(民国十八年乙巳)四十五岁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四十六岁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四十七岁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四十八岁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四十九岁
193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戌)五十岁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五十一岁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五十二岁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五十三岁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五十四岁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五十五岁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五十六岁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五十七岁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五十八岁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五十九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六十岁
征引文献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