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兰菊萍(1975-),浙江丽水人,管理学博士。现为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近年出版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等专著;在《宏观经济研究》《浙江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软科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10项,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
内容简介:
本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在现状描述与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法获取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面板模型分析三者的联动机制,并采用层次分析、加权综合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分析研究现代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保障、乡村生态文明综合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最后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系统科学、绿色发展视角分析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提出联动机制,并以丽水为例分析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联动发展关系,关注生态农业为主型、食品安全为主型、生态文明为主型的联动发展典型案例,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这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前言
1 总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
1.2.1 生态农业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食品安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3 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2.1.1 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
2.1.2 生态力的内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本要素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类别
2.3 系统科学理论
2.3.1 传统系统理论
2.3.2 自组织理论
2.3.3 复杂系统理论
2.4 低碳经济理论
2.4.1 低碳经济理念的演化
2.4.2 低碳经济的内涵
2.4.3 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2.5 循环经济理论
2.5.1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
2.5.2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2.5.3 循环经济的演进
2.5.4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2.6 绿色发展理论
2.6.1 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
2.6.2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2.6.3 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
3 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3.1 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
3.1.1 生态农业的概念
3.1.2 生态农业的内涵
3.1.3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3.2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比较
3.2.1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3.2.2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
3.2.3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主要差异
3.3 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3.1 生态农业理论创新制约
3.3.2 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
3.3.3 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制约
3.3.4 生态农业发展的其他制约因素
3.4 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与评价体系
3.4.1 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现状
3.4.2 生态农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3.5 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实证分析:以丽水市为例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结论与启示
4 食品安全保障研究
4.1 食品安全的内涵特征
4.1.1 我国食品安全的内涵
4.1.2 国内外食品安全内涵的区别
4.2 食品安全的演进脉络
4.2.1 萌芽阶段(1949-1977年)
4.2.2 发展阶段(1978-2002年)
4.2.3 关键阶段(2003-2012年)
4.2.4 共享阶段(2013年至今)
4.3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4.3.1 中国食品安全基本情况
4.3.2 食品安全实践的关键问题
4.3.3 食品安全的治理现状
4.4 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4.4.1 评价方法
4.4.2 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
4.4.3 结论与启示
5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5.1 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
5.1.1 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
5.1.2 生态文明的特征
5.2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
5.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利益格局
5.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行为选择
5.2.3 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制度安排
5.2.4 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激励结构
5.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逻辑
5.3.1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
5.3.2 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5.3.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
5.4 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5.4.1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指标体系构建
5.4.2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评价方法
5.4.3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
5.4.4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
6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发展机制分析
6.1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联动机制
6.1.1 生态农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6.1.2 食品安全现状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6.2 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的联动机制
6.2.1 生态农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6.2.2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生态农业成效
6.3 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联动机制
6.3.1 食品安全承载生态文明建设
6.3.2 生态文明传播食品安全理念
6.4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发展的理论模型
6.4.1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发展的特点
6.4.2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机制的特征
6.4.3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发展的理论模型
7 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联动效应分析:以丽水市为例
7.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7.1.2 变量设计
7.2 数据的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数据标准化
7.3 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7.3.1 主成分分析法
7.3.2 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
7.3.3 食品安全保障主成分分析
7.3.4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主成分分析
7.4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分析
7.4.1 VAR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