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313.48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26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223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 商品编号:13524094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26
精彩书摘:
第1章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对策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
  【内容提要】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颁布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深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将更为突出,有必要全面分析未来将面临的诸多机遇和挑战,并提前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早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列政策带动下,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及经济活力“风向标”,同时正在成为促进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生态营造、未来方向布局、资源要素集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将面临诸多突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予以应对。
  1.1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性特征
  1.1.1 产业发展支柱性引擎作用愈发突出
  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风雨历程,孕育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引擎作用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注入了强劲动力。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4.1个百分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平均增速有望继续高于经济总体,产业发展支柱性引擎作用将愈发突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预计至2025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7%,涌现一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1.1.2 重点领域新兴动能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新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均实现快速发展。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医药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动能行业实现快速增长。正是在以诸多新兴行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带动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持续高速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9.6、146.9、191.2、257.9、325.5和440.3,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2.8%、30.2%、34.9%、26.2%和35.3%[1]。尽管未来全球仍将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有望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凭借良好的韧性活力,成为持续推动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1.1.3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加速器,而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全球领先。《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显示,2020年,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分别为8.0%、24.1%和43.9%[2]。在国家政策引导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增加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字化程度。一方面,工业企业积极把握趋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充分利用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突出,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娱乐等蓬勃发展。未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及有力政策支持下,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将不断加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网信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1.4 产业发展更依赖新型政府同市场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力。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持续快速发展,原本界限分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正在不断调整,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政府与市场分工关系。一方面,很多原来单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正在越来越多地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例如,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智慧城市运营商,担负起了为城市提供交通管理等公共服务的职能。又如,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传统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由政府承担的市场监管职责正越来越多地由电商平台企业与监管部门共同完成。另一方面,很多原来单纯是企业自身的商业决策开始需要政府的介入。例如,互联网企业与用户间的数据隐私条款不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其相关内容的确定需要政府直接介入。又如,创新药品的定价并非企业自身收益*大化的结果,而往往是政府与企业参考临床价值来共同商定。为了更好地促进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创新,明确自身定位,提供适宜的服务体系。
  1.1.5 创新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夯实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点将进一步聚焦到创新上,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发展更多创新引领型新兴行业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涌现出一批发展新动能。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20年,创新驱动指数达到239.1,比上年增长18.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达到4 639件,比上年大幅增长34.6%,是2014年的2.1倍,可以看到,创新投入的热情并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支持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诉求*为强烈,有近70%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核心技术研发支持,近60%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进一步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发展韧性。2020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达2 502万户,为2015年的1.9倍;2020年末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1.4亿户,约为2015年初的2倍。
  1.1.6 前沿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新一轮前沿科技发展浪潮,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在持续加强与完善国家顶层科技战略布局与战略科技力量部署,力图打造面向前沿新兴产业的科技发展新优势。美国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重新定义20项关键和新兴技术,提出全力维护美国在量子、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的《2022财年研发预算优先事项和全局行动备忘录》中,强力支持国家安全、未来工业、能源环境、空天科技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欧盟发布《2021-2027的年度财务框架》《塑造欧洲数字未来》《欧洲人工智能白皮书》《欧洲数据战略》等顶级科技战略文件,并计划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区块链等颠覆性和战略性技术发展。日本发布《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草案)》,提出未来科学技术创新要点是发展数字技术、推动研究系统的数字化升级。我国正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将重点突出发展前沿未来产业,并全面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力争培育发展若干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沿未来产业领域,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2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若干突出问题
  1.2.1 产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有待提升
  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由模仿创新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向,但是有一系列软硬件环境限制了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提升,难以更好支撑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基础科学投入、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成果高效转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多不足。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的累积进步往往会催生出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 335.6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6.03%,经费投入规模及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是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二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虽然近年来各地更为重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高水平服务平台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新型
内容简介: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22》在前九个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的自强自立问题,研判未来15年产业技术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智力支持。报告分为综合篇、产业篇、政策篇三大部分,共计13章。综合篇对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做出研判,并探讨发展思路及战略重点。产业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分析面向未来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政策篇对面向“十四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并围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目录:
目录
综合篇
第1章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对策建议 3
第2章 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 14
产业篇
第3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39
第4章 生物产业 58
第5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76
第6章 新材料产业 139
第7章 能源新技术产业 170
第8章 节能环保产业 209
第9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 260
第10章 数字创意产业 287
政策篇
第11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生态系统全景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例 351
第1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经验与启示:以智能制造为例 399
第13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 409
后记 422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