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得鱼在筌(先秦诸子政治哲学论稿)》:
限于篇幅,以及为了避免离题太远,所以笔者在此并不打算对儒法之争的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详尽考察,而是只根据我们上面对儒家人本政治观基本含义的概括,从与之相对的意义上来简要评述一下儒法的思想分野和理论对立。
第一,不管儒家人物对人性是做一种善的还是恶的评判,他们都是根据人之向善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来提出政治的“化人”功用和目标,从人性的意义上讲,“化人”即是要教人,扩充人之善性或改造人之恶性,以实现人伦之道的和谐秩序,即孟子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而对法家来讲,人性或民情是好利的,他们对此并不做善恶的评判,亦不主张对之加以改造,而是主张君主利用人的好利之情,运用赏罚的手段和办法,“御民之志而立所欲”,抟民之力而为己用。因此,对法家来讲,政治的根本功用和目的不是“化人”,而是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人君的霸王之大利。
第二,与儒家以温情脉脉的眼光来看待君臣或君民之间以德礼相交与感化的政治关系截然不同的是,法家认为君臣或君民之间均是一种以利相交的买卖交易关系。故韩非日:“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恶以御民力,事实不宜失矣。”(《韩非子·制分》)“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韩非子·显学》)
第三,儒家人本政治的主张亦可说是一种道德政治的主张,而道德政治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对执政当权者特别是君主提出个人德性修养方面的严格要求,换言之,政治角色圣贤化的政治期望是儒家人本政治观或道德政治观的题中应有的根本之义。而法家反对儒家圣人作王的政治期待,他们所追求的是可以使中君、庸主足以治国理民而万无一失的治道,也就是说,人君不必要具有超人的才智和能力,即使中人之君甚至是庸主,只要守持法术、审明赏罚或“抱法处势”,就完全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所谓“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也”(《韩非子·守道》),“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韩非子·用人》)。
第四,在现实的政治秩序中,执政当权者特别是人君世主事实上处于权力统治关系的主导性的中心地位,故对整个政治生活的状态和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儒家才格外关注并强调执政当权者特别是人君世主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但是对儒家来讲,君臣虽然是人之大伦,却毕竟又只是整个人伦关系秩序中的一伦,而且实施道德教化的政治目标的责任也并非仅仅是由执政当权者来承担的,承担实施道德教化的政治目标或以之为己任也理应是不在位的仁人君子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儒家人本主义道德政治观的问题意识是不以现实的权力统治关系为限界的,虽然他们强调“德化”目标的实施主要是以君主、以君主的道德行为取向和本位的,如孟子日:“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同时,他们又总是站在人本主义的理论立场或根据人伦之道的行为准则和以道义为归的价值理想,来批评性地反思和审视现实的权力统治关系与状况。而与之根本不同的是,法家是以维护和强化现实的权力统治关系为根本政治目标的,并力主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权力不对称关系绝对化,而且其整个理论视野就局限于这一点。比较而言,如果说儒家君主制的理想主要是调化君主道德权威的话,那么法家君主制的理想便是加强君主的绝对专制权力。
……
内容简介:
《得鱼在筌(先秦诸子政治哲学论稿)》是一部探究先秦诸子政治哲学问题的作品集,共26万字,收录林存光及侯长安在《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史》等期刊或论文集中发表的文章,并以总分总的结构重组成书,详细论述了先秦时代诸子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重要特征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内容实质和本质特征,为提升和增进当代文化思想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目录:
前言
得鱼在筌: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概说
人治主义抑或人本主义——为儒家政治哲学一辩
儒墨的根本对立及其政治哲学的分野
老庄政治哲学阐释
商韩政治学说述论
文化的政治学——先秦儒法两家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及其比较分析
先秦诸子的权利理论及其现代反思
圣王崇拜:一种政治宗教——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综论
重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诸范式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