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6 外国语文双月刊)》:
李红岩(2017:5)认为史学方法可“划分为宏观方法、中观方法、微观方法三个层次或界域。宏观方法属于思想方法与理论方法,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微观方法属于实证方法与技术方法,具有‘操作法’的价值。中观方法介于二者之间,具有‘模式论’的价值”。学界对于胡适倡导的科学方法,傅斯年的史料学主张以及乾嘉史学的考据方法等方法论已多有讨论。比较史学、心态史学、计量史学、系统论、跨学科、社会史、概念史、观念史、文化史、全球史等研究方法的讨论也有不少;其中尤其可供翻译史研究者借鉴的,有以下研究进路:
第一,社会史研究进路。社会史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历史学的叙事策略,该研究方法“主要将文本作为一种分析手段,用以考察其背后的情境”(孙江2008a:7)。翻译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采用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大多是社会史的叙事方法,文本分析手段在翻译史界是最常见的。但社会史不应被误解为“通史”,而应被理解为一种整体研究(赵世瑜1 999)。
第二,概念史研究进路。与社会史研究使用的文本分析手段不同,概念史研究方法在讨论文本时非常关注“词语”,“概念史的主要工作是对文本的构成和语言进行诠释”(孙江2008a:7),比如冯天瑜(2010)在完成“封建”概念史专著时以小见大地认为,“封建”概念被泛化不单是一个语义学问题,而是历史学、文化学问题,可以总括为“历史文化语义学”问题。另外,概念史的叙事方法有时会与社会史的叙事方法相互纠缠在一起。孙江(2008b)强调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说“所谓历史现场,就是通过表述而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我之所以钟情于社会史和概念史,盖由于它们均重视文本分析的方法,前者关心文本背后的情境,后者重视文本自身的构成”。概念史研究如果有明显缺陷的话,就是它容易使翻译史研究呈碎片化倾向。翻译史研究离不开考据,但“考据不过是一种鉴别资料真伪的手段”,“考据只能是研究的起点而不能是终局”(苏亦工1997:77),考据终究不全是目的,只是史家的基本功。
第三,全球史研究进路。全球史既是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也是史学的研究方法。全球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跨国、跨地域、跨语际的话语实践,形形色色的书写行为、翻译行为和学术行为。全球史不同于世界史,后者往往将本国的历史排除在视野外。在全球史视野下展开话语实践的研究,必然要求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刘禾2016:3-4)。在这个意义上讲,要做好中国翻译史研究,就要将翻译研究“摆进社会进程、文化交流的大背景里去”(王建开2007:57)。当然,全球史研究离不开广泛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没有国别史和区域史做基础,全球史观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四,文化史研究进路。采用文化史研究方法的学者关注“符号以及对符号内涵的解释”(伯克2009:3)。文化转向之后的历史研究热衷于文化叙事,俗称“讲故事”,轻视宏大叙事,讲求微观史。这一流派的学者带有反传统的特征,试图在“精英与大众、整体与区域、中心与边缘、宏大叙事与微观深描”之间寻求平衡(黄兴涛2009:2-3)。中国大陆的翻译界学者在翻译史研究的文化史研究取向判断上既有洞见、共识,也有忧思。王克非(1997)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富有远见地提出“翻译文化史”的论题。潘文国(2015:5)认为“翻译史研究本质上是文化史研究”。王宏志(2014: 8-10)偏向于描述性论述模式和文化史的研究路向,主张把个案放置回到历史的背景,否则便不能解释为什么原文与译文之间会有这样那样的相同和歧异,他由此认为不必纠缠于什么“以论带史”或“以使带论”,因为“史”“论”同等重要。与此同时,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让重视翻译史内部研究法的学者开始思考翻译史的历史学化危险,换言之就是“翻译研究面临着失去自身的危险”,许钧(2014:1)曾提出“多学科介入的跨学科语境下,译学研究应如何保持自身体系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
史家常说“史无定法”(李红岩2017:5),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翻译史研究的最佳进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深刻反思,充分的研究自由以及个性化的写作尝试。
……
内容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我国外语界学术期刊,见证了我国外语界几代学者的成长道路,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她六十年如一日,坚持学术性与规范性,始终与学术前沿接轨,获得了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外语教学与研究》不仅仅是一份刊物,她是一面旗帜,60年来带领中国外语教学和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她是一个花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她是一个摇篮,培育了众多外语教学和语言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大家;她是一座学堂,促进了众多学者、老师和学生的成长。
目录:
·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术发展专栏·
语言学研究四十年笔谈(6篇)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
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
·语言研究·
惯常义演变为经历义的多样性
——以英语、马来语和古汉语为例
句法结构从哪里来?
——论句法理论的冗余性及其消除的可能性
英汉语情态助词违实句的生成语法分析
构词中的语段:以现代汉语后缀“一子”的构词为例
·外语教育·
二语搭配隐性、显性知识接口关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心理语言实验研究范式探索
英语主、宾语型心理动词结构中约束共指的成人二语理解实证研究
“显性编码”与“快速映射”对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中国特色外语教育·
中国英语学习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发展研究
基于预期力不足假说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统计优选过程研究
·书刊评介·
《及物性转换中的外论元:一种分层研究的方法》(2015)述介
《语言的目标定位系统》(2018)述评
本刊2018年总目录
简讯
英文摘要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