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参数
- 产品介绍
- 商品评价
- 包装清单
- 售后服务
- 常见问题
本书在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地区发展跨境物流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分析无水港发展问题、基本特征与功能及其在构建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对基于无水港的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跨境物流网络的研究,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无水港的跨境物流网络特征、结构与优化问题,为内陆地区构建高效畅通的对接“一带一路”的跨境物流网络,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决策方案。
一、 无水港口岸延伸功能与跨境物流网络复杂性
根据无水港具有的口岸延伸功能特征,提出内陆地区形成的两种跨境物流网络: 以无水港为起点的陆上跨境通道(中欧班列)和基于无水港与海港定向合作的海上跨境物流网络,对其现状与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内陆地区(以省为单位节点)辖域内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建立的定向合作关系为视角,建立了将我国内陆地区连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义海运物流网络,并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复杂结构特征的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中各内陆省的外向型物流连通性。根据网络特征,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的内陆地区节点外向型物流连通性指标体系。基于度中心性、影响修复性、接近中心性指标等就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另外,考虑到影响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可达性的各种因素,如距离、物流成本、运输方式、物流补贴政策等,结合接近中心性指标与物流引力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接近中心性”新指标,用于内陆节点相对可达性的评价。据此指标体系,对我国15个内陆省与127个港口构成的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中的外向型物流连通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原因探究,并对基于无水港提升内陆省的外向型物流连通性的优化策略与政策建议进行了挖掘和总结。
研究发现,基于辖域内无水港与沿海港口的定向合作,可以实现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物流网络的对接,实现内陆地区对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沿线港口的连通,实现内陆地区的外向型物流功能,但目前能力还比较弱,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发现,内陆地区要通过无水港与海港合作提升外向型物流连通性,就要尝试与更多的海港建立合作关系,与在网络中具有比当前邻接港口更高连通性的港口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要考虑双方发展需求、距离、交通通道便利情况、海港对无水港的支持政策等现实因素,选择合适的港口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机制,为内陆地方政府提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决策策略。
二、 基于无水港的物流网络结构
无水港可以实现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物流网络的对接,实现内陆地区的外向型物流功能,但目前能力还比较弱,没有形成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跨境物流网络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本书在现有无水港资源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物流引力模型,设计出将内陆地区通过无水港的辐射与枢纽作用连接到沿海港口与延边口岸,进而对接到“一带一路”的轴辐式跨境物流网络。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内陆地区现有无水港的物流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基础物流引力模型确定了无水港对内陆地区(以地级市为单位节点)的辐射关系,并确定出候选枢纽无水港。其次,考虑外部环境和政策对无水港、海港、延边口岸之间物流引力关系的影响,基于有序加权平均(OWA)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物流引力影响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物流引力模型,并设计了3种物流节点连接机制,对各类港口节点(例如,无水港、海港和内陆口岸)的连接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3种连接机制,以我国辖域内具有无水港布局的所有内陆省为研究范围,构建了17个内陆省的196个地级市与分布在其内的39个无水港及其13个沿海港口、5个延边口岸组成的轴辐式物流网络。在对网络结构设计与分析基础上为内陆地方政府对无水港的定位、无水港与海港或延边口岸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内陆地区在“一带一路”跨境网络中的枢纽与核心地位提出了决策支持与建议。
三、 基于无水港的跨境物流组织与优化
内陆地区基于无水港的两种跨境物流网络,即以无水港为起点的跨境陆运通道(中欧班列)和基于无水港与海港定向合作形成的跨境海运网络,用无水港向西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东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功能对接,形成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综合跨境物流网络。以物流集成商在既有网络中的货物组织与优化为研究视角,在综合考虑货物跨境运输成本、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基础上,在现有网络资源与条件的约束下,构建了货物集成运输组织与优化配置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适应性权重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研究与分析了在现有网络中的最优货流配置方案及其映射出的网络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网络条件情境下集成商对内陆跨境货物集成运输的最优配置方案,以期通过集成商在现有网络上对货物的最优组织与配置,实现内陆地区国际贸易货物在跨境物流网络中的高效流通,以高效的运作水平提升内陆地区外向型物流功能,并通过不同情境下物流集成商的最优货流配置方案反映出的问题与启示,为地方政府推动内陆地区跨境物流网络功能与效率的真正发挥,提供政策决策与行动支持方向。
魏海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教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物流复杂系统管理与决策。在SCI、SSCI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横向项目等多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级、省部级及各类大型物流企业科学项目三十余项。
本书以无水港的建设帮助内陆地区实现外向型物流功能为切入点,研究了内陆地区无水港跨境物流网络的连通性特征、网络结构与网络中货流配置优化等问题,为内陆地区构建畅通高效的跨境物流网络提供了参考。
第一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内陆跨境物流发展
第一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跨境物流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无水港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流连通性文献综述
第三节 引力模型研究综述
第三章 无水港口岸功能延伸与跨境物流网络复杂性
第一节 基于无水港的内陆跨境物流网络分类
第二节 以无水港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物流通道
第三节 基于无水港的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
第四节 广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物流网络复杂性
第五节 基于复杂网络的内陆省节点外向型物流连通性分析
第四章 基于无水港的物流网络结构研究
第一节 轴辐式物流网络基本理论综述
第二节 基于两阶段物流引力模型的轴辐式网络构建方法
第三节 实验研究
第五章 无水港—海港物流网络布局与配置研究
第一节 海港对无水港的让利合作关系评价方法
第二节 无水港—海港物流网络布局与配置优化模型
第三节 实例研究
第六章 基于无水港的跨境物流组织与优化
第一节 无水港跨境物流组织优化问题描述
第二节 优化模型构建
第三节 优化模型求解
第四节 实例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手机商城| 企业文化| 帮助中心|
© 2016-2024 标准查询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联系地址: 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Tel: 010-62993931 E-mail: 2591325828@qq.com
ICP备案证书号 : 京ICP备09034504号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