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从已完成股改公司对价支付水平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司的对价均集中于“10送3”水平,这是为什么呢?无论是“公司特征决定论”,还是“公司治理决定论”,都只是研究股改对价具体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无法对此独特现象做出回答。而且,上述研究大都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角度来探讨对价支付比例的形成机理,而作为股改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保荐机构,到底在股改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对股改对价的制定影响如何,则几乎未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对此,沈艺峰等(2006)从保荐结构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人手,借鉴Christie和Schul.tz(1994)、Chen和Ritter(2000)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手法,运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集中于“10送3”这一“群聚”现象做出全新的解释和说明。其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前25批共计346家股改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1)用于衡量行业集中度的保荐市场的HeffindahlHirschman指数平均达到1411,说明保荐市场是个行业集中度相当高的市场;(2)无论是从保荐机构是否可以在某个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充分的市场份额,还是从新进入的保荐机构是否足以影响现有市场对价水平来看,我国保荐市场都是个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的行业;(3)保荐机构市场份额与对价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沈艺峰等(2006)认为,上海证券市场的保荐行业一定程度上被寡头所垄断,而“10送3”现象可能是目前上海证券市场保荐机构寡头垄断的结果。
作者简介:
许年行,男,1978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公司治理、行为金融与资产定价,在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和《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项目共计四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内容简介: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股权集中度的关系这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八手,详细分析和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是否受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构建“均衡对价”的理论模型,探讨股改对价的形成机理,并运用相关理论系统地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与影响因素、对价支付方式的选择和股改公司的市场反应展开实证研究,从而沿着“为什么要进行股改一怎样进行股改一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后果”的思路,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析框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改进与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股权集中度关系的研究评述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锚定效应及相关研究评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第一节 股权分置的由来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演进
第四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博弈问题分析与对价模型构建
第一节 基本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二节 非政府干预下的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三节 政府干预下的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有关定理和推论的证明
第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