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显宗孝明帝纪
[题解]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58—75)。他少年聪慧,十岁通《春秋》,得到光武帝刘秀的赏识。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延续了光武帝开创的安定局面,同时又有所拓展。在政治上,他重视对三公的选用,强调“必望实相符,德器自过”(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对外戚任职,实行“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重视整肃吏治,严格管理官吏选拔环节。在经济上,汉明帝利用光武帝积聚的经济力量,在屯田、水利、边郡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他又自宫廷内倡导节用、节葬的风气,对稳定小农经济和增加经济力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上,他倡导经学,致使此时的经学“千载一时,后世莫逮”(皮锡瑞《经学历史》);他重视史学,《汉书》的主体基本完成于此时;他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并进行了全面的礼制建设,在辟雍中实行大射礼,在郡国中实行乡饮酒礼,并特别制定和实行了养老礼。“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说光武帝的功绩主要表现为将社会由崩溃转向治平。那么汉明帝的事业则主要表现为使东汉社会由治平走向中兴,故而汉明帝的永平之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得到人们的称扬。
本篇为节选。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有司奏上尊庙日世祖。
[注释]
讳: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
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名秀,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公元25—27年在位。王莽新朝末,与兄刘绾乘农民起义爆发之际起兵,加入绿林军,并于昆阳之战建立奇功。更始元年(23)至河北活动,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当地官僚、豪强的支持。遂与刘玄决裂,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建武元年(25)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十二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先后九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并多次下诏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并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节省开支。在中央,加重尚书职权,以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建武中元二年(57)卒,葬原陵,庙号世祖,谥光武。
阴皇后:光武帝皇后,字丽华。更始元年(23)刘秀纳之为妻,称帝后,以为贵人。建武十七年(41),郭皇后废,立为后。明帝继位,尊为皇太后。永平七年(64)卒,时年六十。谥号光烈。
丰下:谓下颔丰满,面呈方形。旧时视为贵相。
《春秋》:书名。一名《春秋经》,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凡隐、桓、庄、闵、僖、文、昭、定、哀十二公,共242年。
建武:汉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
博士:官名。秦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掌教授生徒,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桓荣:东汉初官吏,学者。西汉末游学长安,习《欧阳尚书》。新莽期间,教授生徒百人。东汉建武十九年(43)始辟大司徒府。光武帝闻其名,召问《尚书》,善之,拜为议郎,使人授太子。会《欧阳》博士缺,以荣充任。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傅。三十年,拜太常。明帝即位,拜为五更,封关内侯。不久卒。
《尚书》:书名。原名《书》,亦称《书经》。“尚”通“上”,以其记上古之事,故名。为儒家经典之一,亦是中国古代著名史籍,系夏、商、周时期部分历史文件与历史记述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中元: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P1-3
内容简介:
作为续作的《后汉书》,和《汉书》一样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它所记录的东汉史事,上起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后汉书》吸收综合了当时流传的十多家东汉史书的优长而成一家之言,真实而敏锐地反映出东汉社会和时代特征。
本版为选本。
目录:
显宗孝明帝纪
和熹邓皇后纪
冯异传
马援传
杨震传
陈蕃传
范滂传
梁冀传
张衡传
郑玄传
范式传
严光传
董祀妻传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