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才会爱孩子:父母必知的0-6岁育儿心理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53.72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12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38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懂孩子,才会爱孩子:父母必知的0-6岁育儿心理
  • 商品编号:12546313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12

精彩书摘:

第1章

0~1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0~1岁,是宝宝飞速成长的一年,也是生命中最为被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的父母因此而焦虑,担心养不好孩子,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其实,只要父母了解0~1岁宝宝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他们是怎么成长的,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养,宝宝就能快乐而从容地成长。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0~1岁处于快速生长期

生命中的头两年是宝宝的快速生长期。一般到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到了1岁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3倍,有的宝宝的身高达到80厘米。

那么,随着宝宝体重、身高的快速发育,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各项功能是不是也成长得如此快速呢?父母要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成长。父母可以观察到,随着不断成长,婴儿的头部占整个身体的比率逐渐下降,这说明,头部迅速成长后身体迅速成长了。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看起来“头大、腿短”不是问题,不用担心他们的体形不够美。

和体重、身高一起成长发育的是宝宝的身体器官、神经系统、脑等组织和器官,与此相适应的就是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就拿宝宝的运动能力来讲,到了四五个月的时候,绝大部分宝宝会翻身了;而到了1岁左右,绝大部分宝宝能坐会爬了,有一大部分宝宝会走了;他们能够快速认出自己吃过、玩过的物品,并且记得物品的属性。

成长是一个动作发展的过程,从新生儿到1岁,孩子拥有了很多的动作能力:抬头、翻身、独立坐、爬、站起、走路,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个体的动作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宝宝可能11个月就会走了,有的宝宝可能到1岁多才会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在于宝宝身体的成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他曾经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梯实验,被试是一对10个月大的同卵双生子(名字分别以T和C代替),在实验中,实验人员提前训练了T学习爬梯动作,而对于C则不给予练习。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的爬梯水平不断受到测量,直到1岁,T才学会了爬梯。这时,实验人员对C进行了为期2周的训练后进行测量,此时,T和C在爬梯时的速度、敏捷度方面没有差异。

成熟是宝宝动作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宝宝身体发展的速度不同,导致了宝宝动作发展有快有慢。除此以外,学习、锻炼对宝宝动作的发展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实验者对新生儿的踏步反射进行了训练,结果显示,这些孩子会表现出更早、更多明显的行走动作,提前出现独立行走。

宝宝的动作发展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成熟,个体自身的肌肉、骨骼、关节与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动作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是动作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是个体的学习,外界环境如果能够提供必要的刺激与经验,在动作的发展速度、水平以及顺序和倾向等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除此以外,宝宝动作的发展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文化背景、家庭生态环境等。但是,不管孩子生在哪个地方,被什么样的父母抚养,只要处在0~1岁这个年龄段,就是快速生长期,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孩子就能快速成长。

宝宝动作发展4原则

虽然不同个体的动作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这并不是说就千人千面,没有规律可循了。从儿童先天就具备的无条件反射到实现有目的的复杂动作技能的进程趋势来看,个体动作发展过程均遵循一定的顺序和原则。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动作的发展顺序遵循4个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系统独立性原则。6岁前,宝宝动作的发展基本都在遵循这些原则。

1.头尾原则

头尾原则讲的是身体发展所遵循的模式是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进行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个体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顺序而逐渐成熟。宝宝出生前和出生后都是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发展。比如,视力的发展一定是先于走路能力的发展;宝宝一定是先把手抬起来送到嘴边、手才能被嘴吃到,然后才是宝宝用手抓握住脚、把脚送到嘴边,于是嘴就吃到了脚丫子。

2.近远原则

在宝宝的生活里,他们最先出现的动作是躺着或者趴着,这个时候他们不能坐着或者站着,说明他们的躯干发育要早于四肢发育,他们想活动的时候,身体能支配的部位就是躯干了。

宝宝的动作发展遵循近远原则,从身体的中央部位进行到外围部位。对于任何一个儿童来讲,躯干的发展都先于四肢末端的发展。儿童使用身体各部位的能力,也是遵循着近远原则。先能使用手臂,后能使用手指;先能翻身,后能爬行。

3.等级整合原则

宝宝要想从一堆玩具中拿出自己想玩儿的那一个,需要眼睛能看到、胳膊能抬起来,手能够抓握住物品,很显然,宝宝到了三四个月以后才有这项能力。宝宝不是突然具备这项能力的,而是通过单一动作技能的逐步发展然后统合起来才具备的。

等级整合原则指简单技能一般是独立发展的,后来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婴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最初是全身性的、杂乱的,随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细的和专门化的动作。婴儿活动的起始是躯体大肌肉的动作,胳膊、腿等;然后才是手部小肌肉动作;在这个基础上把动作整合起来,完成抓握起某个物品的动作。

4.系统独立性原则

宝宝和大人一样,他们的身体也是由八大系统组成,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实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宝宝来讲,他们各个系统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叫作系统独立性原则。比如,在婴儿期,神经系统高速发展,而身体大小的改变则相对较少,性别特征的发展则更加滞后。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时也不同步,当宝宝能听懂大人的话以后,他们会用手势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却不能用嘴说出来。

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

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点,通过宝宝的成长就能够观察到。宝宝能够翻身以前,一定能够抬头了;宝宝先能挺直脖子,然后才能坐直身子;宝宝先会坐着,然后才能直立行走。任何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都会遵循这个规律。

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以运动系统的成熟为先决条件的,而运动系统的成熟遵循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顺序。一个不能伸胳膊的孩子,无法拿起远处的面包再送到嘴里。

宝宝的运动能力与他们的大脑发育以及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情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密切相关。3岁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会涉及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大肌肉动作,另一个是精细动作。

大肌肉动作又被称为基础运动技能,先于精细动作发展,是动作发展的基础。大肌肉动作又称粗大动作、大动作,指的是涉及躯干、手臂、腿等大肌肉的控制能力。3岁前,大肌肉动作发展主要涉及爬、坐、立、行以及手的抓握等基本动作技能。宝宝要完成这些动作会涉及姿势的反应、头的平衡。

坐、立、走等动作的发展很重要,对生命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儿童拥有自主行动的能力后进一步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使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双手协调自主控制动作在此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

爬行动作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第一个自主位移动作,婴儿在空间环境中的自由移动,一方面扩大了婴儿接触和探索环境的范围,增加了与环境互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婴儿在爬行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到达目的地的过程既提高了运动能力,也锻炼了意志品质。

行走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增大,行动更加灵活,探索空间更广泛,进一步解放了个体的双手,使得精细动作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心理能力的发展。

精细动作指的是由手、腕部小肌肉群参与的动作技能。宝宝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视觉、听觉、空间感、注意力等多方面感知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这个过程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

3岁前的宝宝主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告知父母身体发育处于大肌肉动作或者精细动作发展的哪个阶段。比如,两到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俯卧、抬头;4个月后,他们能够翻身、独坐,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看手,摆弄手指,能够拿起饼干、小馒头来自己吃;六七个月后宝宝已经能够独坐,开始出现扶站、扶走现象,能够捏起小物品,比如纸片、小石子等。

宝宝的行动是他们肌肉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的外化表现。宝宝反复做某一个动作,是在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抚养者,他们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当他们对该项动作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时,他们练习的兴趣会很浓,会反复做、反复玩儿,这时,需要父母给予支持和配合,引导孩子进入稍微高出他们能力水平的活动中去,接受挑战有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

生存本能:无条件反射

皮亚杰是迄今为止儿童心理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他指出,个体与环境最早实现的平衡是以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为中介的。什么是无条件反射呢?就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宝宝就是带着这样的本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条件反射是反射的一种。反射是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与生俱来的自动反应。另一种是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新生儿最显著的行为组织模式。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把一根手指放在宝宝的手掌心,宝宝会紧紧地抓住不放。一个刚出生的宝宝,护士把他放在妈妈的脸旁,宝宝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脸躺在那里,护士想抱他去洗澡,他使劲抓着妈妈的脸不松手,放声大哭,直到护士松手,他又安然地躺在妈妈身边。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讲,以上行为都是天性的自动反应,带有自我保护的性质,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最为常见的婴儿的先天性反射有吮吸、拥抱、眨眼、抓握等。随着婴儿大脑皮层的发育,他们对行为的自主控制能力增加,于是,大多数的新生儿反射会在6个月内消失。这是宝宝神经系统健康发育的信号。

这些与生俱来又很快消失的反射行为对宝宝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1.促进神经系统和动作发展

婴儿先天反射的正常出现,表明了婴儿的神经通路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肌肉群的机构与功能的正常。如果对其进行训练和练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

宝宝一个人躺着玩的时候,他们会伸出小手,一边抓握一边注视,这样的动作反复做,能促进宝宝抓握物品时手眼的协调能力。宝宝侧身躺着的时候,在身体和一条腿做支撑的情况下,会把一条腿举起来不停地做屈伸动作,这样的动作有利于促进宝宝身体四肢的协调性。

2.有助于婴儿生存

如果宝宝出生以后不会吮吸奶嘴或者妈妈的乳头,那会怎么样呢?父母有办法让宝宝活下来吗?答案一点儿都不乐观。

吮吸这个动作不但帮助宝宝获取乳汁,补充营养,还能令孩子心里获得安慰,让他们感到安全、轻松、愉悦。

宝宝被妈妈抱着的时候,他能把头部乃至整个身体本能地贴在妈妈身上,身体的这种依附力量很强大,对宝宝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婴儿在万一失去支撑的情况下支撑住整个身体的重量。

3.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宝宝在吮吸乳汁的过程中,妈妈凝视着宝宝的眼睛,对宝宝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妈妈抚摩宝宝的小手、小脚丫等,宝宝开心地回应,咯咯地笑或者躲开妈妈的抚触,这样的回应给父母带来了抚养的快乐,使他们更具有抚养宝宝的信心。

刺激—反应:经典条件反射

关于经典条件反射,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实验,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实验。就是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开始前,巴甫洛夫先确认了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这样一个无条件反射。接下来,他在给狗食物前摇铃,也就是说,食物会在铃声响起后或者和铃声一起出现。此时,食物和铃声有关系了。后来,巴甫洛夫只摇铃,不给食物,他发现,狗照样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

很显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把铃声这样一个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狗学会了听到铃声就流唾液。之所以会有条件反射出现,就在于铃声在食物出现以前或者和食物一同出现。在狗看来,铃声响了就代表着食物出现了。

心理学家在婴儿身上做了类似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妈妈给婴儿喂奶的时候,会抚摩宝宝的前额,后来,妈妈发现每当她抚摩宝宝前额的时候,宝宝就会做出吮吸的动作。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在宝宝看来,抚摩前额就代表着马上就可以吃到奶了。

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引起反射性反应的刺激配对出现,多次之后,当中性刺激发生后,即使引起反射反应的刺激没有出现,也会出现反射性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发生是个学习的过程。

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有机体学会把一个无关刺激变成有关刺激的信号,从而可能根据某些信号来辨别周围的世界,知道外界环境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得以预见并趋近有益的刺激并避开有害刺激。比如,宝宝听见汽车喇叭声,就会站到马路边等。

经典条件反射提高了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小宝宝对环境的预判能力不强,经典条件反射帮助他们识别了哪些事情会一起发生,当其中的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就能预测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在宝宝心目中,环境变得更加有序和可以预知,这种情况符合他们内在的秩序感需要,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当两个刺激之间的联结具有生存的意义时,宝宝非常容易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当宝宝感觉寂寞了,他开始哭泣,妈妈把宝宝抱起来,然后一边哼歌一边抚触宝宝的皮肤,就能够降低宝宝的孤独感,宝宝心情就会好起来。于是,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想念妈妈了,他就会哭泣;得到妈妈的呼应了,就停止哭泣。

宝宝自己在床上躺着,妈妈在客厅忙碌,如果妈妈有一边干活儿一边哼歌的习惯,那么,只要听到妈妈的歌声,宝宝内心就会很踏实,因为他知道妈妈在家里。平日里,宝宝哭了,妈妈会一边答应一边走过来,多日之后,宝宝哭了的时候,如果妈妈不能快速赶到宝宝身旁,温柔地回应一下:“宝宝,妈妈在呢!”宝宝因此出现反射性反应,就不会哭得很厉害或者停止哭泣,因为宝宝知道妈妈听到了自己的呼唤,很快就来陪伴自己。

反应强度: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面对不同的情境,宝宝的反应并不一样,有时很平静,有时很兴奋,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者通过对婴儿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探究出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给新生儿呈现一个新刺激,他们会有一个定向反应,比如,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心率降低。重复多次后,不再出现最初的定向反应。再呈现一个新异刺激,会重新呈现最初的定向反应。看来,新生儿具有把新异刺激与已经识别的最初刺激区别开来的能力。这项能力使得宝宝具有进入陌生环境的警惕性,不喜欢时,他们就会哭。

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宝宝的好奇心特别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宝宝出生时,人脑已经被设定为受新奇事物的吸引。婴儿倾向于对进入他们周围环境的新元素做出更强烈的反应。根据宝宝的这一特性,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另外的两个学习方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婴儿的一种简单的学习方法。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刺激所造成的反应强度的逐渐降低。这时,如果出现另一个新异刺激,也可能是环境中出现了某种变化,宝宝的反应又返回到高水平,这一增加叫作去习惯化,也叫恢复。对于宝宝来讲,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不了解的方面,提高学习效率。

当婴儿面对熟悉的刺激物时,他们不再出现反应,比如,呼吸或者心跳频率没有加速,头部或者眼部没有因为好奇而追随,那么,往往表明宝宝已经能够认出这个物品是熟悉的。

不同的宝宝,他们的习惯化速度并不一样。研究发现,习惯化速度快的儿童具有下列倾向:更喜欢复杂的刺激;感觉运动发育快,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接受概念的速度较快;玩耍的方式更为成熟;在传统的智能测验中异形辨认、缺损识别和拼图等方面成绩优异。

习惯化的发展与婴儿身体和认知上的成熟有关。习惯化在婴儿出生后就有所表现,并在其出生后3个月左右发展成熟。

宝宝对某个环境熟悉了以后,心率和呼吸可能都会下降,这是个习惯化的过程,习惯了往往意味着失去兴趣。这时,如果有另一个新异刺激发生,那么,宝宝的反应性就返回高水平,从而进入去习惯化的过程。

习惯化,去习惯化,习惯化,去习惯化……宝宝就是在这样的反应强度的不断变化过程中,认识并熟悉新鲜事物,并使其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然后再接受新异刺激。在这样一个接受刺激的学习过程中,宝宝内化的知识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越来越熟悉,他们好奇的领域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探索和征服外界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大动作训练:1岁前宝宝大肌肉发展水平

宝宝的动作能力和水平是随着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婴儿期不同动作的出现有着清晰的时间点,而这些时间点恰恰是儿童正常成长和发育的标志。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民间早就有“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的说法,这些说法是人们根据宝宝的发展情况总结出来的,跟当下科学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符合。

婴儿的动作从看起来散乱、不随意的动作开始,大肌肉动作也是从最初的无意抬起胳膊和腿,发展到朝着某个目标爬过去。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也是处于不断的进步状态,表现在玩儿上:他们最初是躺着玩儿,然后是趴着玩儿、坐着玩儿、站着玩儿、走着玩儿,可以说,越玩儿内容越丰富。

肌肉的力量决定了孩子的大动作发展水平,此时,与其着急让孩子走路,不如对孩子多开展一些力量训练,包括腿部、腰部以及全身的力量。让孩子多多爬行、扶着凭借物行走,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一般情况下,宝宝从7个月开始就有了站起来的愿望,10个月以后就能站立了,他们会自己扶着栏杆慢慢站起来,然后又试着坐下或者蹲下。在此基础上,反复操练,就能扶着栏杆走了。

宝宝经历了翻身、坐、爬等练习后,颈部、背部、腰部等部位的肌肉已经比较发达,躯干、臀部和大腿部位的骨骼具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于是,宝宝就不再满足于坐着看风景、爬着去想去的地方,而是要站起来看、走着去看风景。

宝宝能站和能走的时间几乎同步。一般情况下,当宝宝能站着或者能够扶着栏杆站着,就可以训练走路了。当然,如果大人训练宝宝走路时,宝宝不愿意走,可以等一等,让宝宝多一些时间爬行也很不错。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有的宝宝10个月会走,有的宝宝1岁会走,而有的宝宝要到1岁半会走。

怎么判断1岁前宝宝大肌肉的发展水平呢?大肌肉的发展水平达到:孩子能够扶着一只手走20步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平衡能力,如果大人让孩子去取一个物品,他们能够扶着凭借物走过去,并把物品取回来;至于爬行方面的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地爬行3米以上。

精细动作训练:1岁前宝宝小肌肉发展水平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体现了小肌肉的发展水平,后来的写字、绘画、穿衣、吃饭、整理物品等行为和动作都是在抓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项基础性动作,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而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

宝宝大概从四五个月开始发展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他们看中了什么玩具,就可以拿起来,在手中把玩。宝宝玩儿够了,就放下,兴趣转移到下一个好奇的物品上。这个时候,宝宝的抓握动作是心理愿望的指向,而不是随意地挥舞手臂带来的对外界的影响。宝宝在四五个月以前,他们会够向、抚摩玩具或者小被子、妈妈的脸等,有时动作大了还会抓伤自己的脸或者揪住妈妈的头发,但这些都是宝宝的不随意的抓握动作,这样的动作大约从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宝宝的抓握动作能力不断发展,越来越强的表现就是抓握得越来越牢固、越来越精细。大概到了6个月以后,宝宝学会了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着抓握,他们的手指能够包住目标物体了,因为宝宝的抓握动作越来越精准,更利于双眼观察,手眼协调能力更强,使得宝宝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如果父母足够细心,会发现宝宝把物品拿在手里研究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了。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捏拿物品的游戏,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拇指和食指灵活性以及对物品的控制能力。比如,把一个稍重的玩具放在宝宝脚边,让宝宝捡起来拿给远处的父母,整个过程就锻炼了宝宝的小肌肉水平。

宝宝在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握的基础上,手部的抓握能力就开始了飞速的进步,大约7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够拿起物体了,而且抓握住物体的姿势是拇指和其余四指平行的状态。到了8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够用拇指和食指、中指三根手指配合拿起物体,用不了多久,宝宝就能用拇指与食指相对抓握起物体。也就是说,宝宝的手部动作已经很灵活,可以很轻松、随意地拿住物品了。

宝宝的抓握能力发展得好,接下来在学习使用餐具、系扣子、系鞋带、绘画、写字等方面的能力时,就能比较顺利,无论是入园还是上学,宝宝都不会因为个人能力差而产生畏难情绪。

在宝宝1岁的时候,正常的小肌肉的发展水平应该是:能够自己搭积木4块以上;能够把小物品从瓶子里取出;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摆放一本书,他们能够较好地翻页;当他们看到纸和笔的时候,就知道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往往能够握在掌心里涂鸦。

坐起来,玩一玩

人们常说,累了,就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在成人世界里,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讲,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当妈妈给宝宝摆出了一个坐着的姿势,几秒钟,他就歪倒在了床上。宝宝坐不住是因为脊柱的支撑力还不够,妈妈不要急,随着宝宝不断长大,腰、背部肌肉、脊柱骨骼成长得足够强壮后,慢慢地就能够支撑起身体了。

大约从四五个月开始,宝宝能够靠着妈妈的身体或者被子、沙发靠背等坐一小会儿,随后,宝宝就歪倒了。这说明,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无法协调和控制好这个动作。到了六七个月,宝宝能够自己坐一会儿,9个月以后,宝宝就能自如地坐着玩耍、坐着吃东西。如果宝宝9个月后仍然不能自如地坐着玩儿,就需要留意一下宝宝的日常表现,发现身体异常及时求助医生。

一般情况下,大约从4个月开始,从宝宝的身体动作来看,他们就有了坐着的倾向。当他们趴着的时候,头抬得高高的,双臂支撑起来,身体有拱起的姿势,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训练宝宝坐。宝宝仰面躺着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拉着宝宝的小手腕,一边说:“拉着宝宝的手,坐呀坐呀坐起来。”

妈妈也可以把食指伸进宝宝的手心,然后,轻轻地把宝宝拉起来。要注意,拉宝宝的动作一定要轻、要柔,要顺应宝宝的身体趋向,一定不要硬拉。妈妈和宝宝每天训练两三次,就能起到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目的。

一般从5个月开始,宝宝就能靠着坐了,当他们靠着支撑物坐下后,身体会倒下,为了不让身体摔倒,宝宝会用胳膊去支撑,即使这样,有时也无法保持平衡。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在宝宝四周放一些支撑物或者买个“U”形靠垫辅助宝宝坐着。妈妈坐着把腿伸开,让宝宝面对面坐在妈妈两腿之间,这样既能一起玩游戏,又能帮助宝宝保持平衡。

到了7个月左右,不管宝宝处于仰卧还是俯卧状态,他们都可以独立坐起来了。然后,大概8个月,有的宝宝可能更早一些,他们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坐直,玩耍。宝宝能坐着玩儿了,可以伸手向妈妈要玩具,对父母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对宝宝来讲,身体的自由度提升了,视野变得开阔了,行为的自主性更强了,更利于宝宝的活动和各项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为接下来爬行动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爬:吉布森视崖实验


作者简介:

木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秩序,助力孩子实现发展潜能、个性化成长。

已出版作品:《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青春期男孩手册》《青春期女孩手册》等,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本书架构了0~6岁儿童的成长全貌,分别呈现了从出生到6岁以前,每一年宝宝的身体和动作、智力、情绪情感、性格、社会化、道德等的重点发育、发展内容以及教养关键,帮助读者看清宝宝各个年龄段的成长任务,知悉宝宝的成长状况是否足够好,去发现各个成长阶段、各项成长内容是如何相互促进、彼此协作成就一个好孩子的。父母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养的根本内容,才能实现对孩子的科学教养。


目录:

第1章

0~1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003

动作发展:0~1岁处于快速生长期 / 003

宝宝动作发展4原则 / 004

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 / 006

生存本能:无条件反射 / 007

刺激—反应:经典条件反射 / 009

反应强度: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 010

大动作训练:1岁前宝宝大肌肉发展水平 / 011

精细动作训练:1岁前宝宝小肌肉发展水平 / 012

坐起来,玩一玩 / 014

多爬:吉布森视崖实验 / 015

行走:锻炼的不光是肌肉,还有行走的意愿 / 017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 / 019

儿童自身是智力发展的根本途径 / 019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先过剩,后减少” / 020

宝宝不停地重复:动作、语言、行为 / 022

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 / 023

宝宝的延迟模仿能力 / 025

智力发育:生命早期的重要任务 / 026

感知觉能力:感知觉剥夺实验 / 027

吃手、啃脚丫子:口的敏感期 / 029

语言发展:0~1岁,宝宝处于前语言阶段 / 030

宝宝的情绪与情感 / 032

孩子的情绪参照能力:心理参照模式 / 032

新生儿的情感倾向:母婴依恋 / 033

抚触:特别的情感传递模式 / 034

依恋:在家里实现的情绪社会化 / 035

让宝宝笑起来 / 036

有时,宝宝需要哭一哭 / 038

避免并及时处理孩子的恐惧情绪 / 039

小宝宝的怯生反应:怯生心理 / 040

傍晚时分,宝宝为什么会哭闹 / 041

依恋类型:陌生情境实验 / 053

什么样的教养能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 / 055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生优势 / 057

婴儿依恋发展四阶段 / 058

前道德阶段:如何打下品德教养的基础 / 059

宝宝的游戏与亲子阅读 / 062

宝宝的成长,不可缺少玩具 / 062

1岁前,以亲子游戏为主 / 063

小宝宝,玩儿起来吧 / 064

玩书:有书的环境 / 067

 

第2章

1~2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071

大肌肉运动能力:大动作发展与感觉统合 / 071

小肌肉运动能力: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自理能力 / 072

行走:迈步好似丑小鸭 / 072

尽早发现宝宝的动作障碍 / 074

宝宝1岁半了,还不会走,担心吗 / 075

最喜欢拿捏细小物品 / 077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智力水平 / 079

真正的智力行为出现:大脑快速发育期 / 079

看图识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 080

1岁以后,具有“手段—目标分析”的能力 / 081

空间知觉能力:空间敏感期 / 082

别让任性妨碍了自主 / 095

鹰架自主性,亲子时光快乐温暖 / 097

勇气:抱着,还是让他自己走 / 098

顺利排泄:避免肛门期人格 / 099

宝宝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品质 / 101

关注宝宝“打人”行为的背后 / 101

拍打不是暴力: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 102

物权意识:我的玩具,不给他玩儿 / 104

走出家门,就闹着不回家 / 105

宝宝的游戏与亲子阅读 / 107

婴儿游戏的特点 / 107

如何挑选合适的玩具 / 108

具有安慰能力的玩伴:依恋物 / 110

大声朗读要趁早 / 111

 

第3章

2~3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115

身体与动作发展 / 115

特别热衷于玩水、玩雪 / 116

热爱拼搭类游戏 / 117

可以不疾不徐地开始穿衣训练了 / 118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智力水平 / 121

宝宝的智力发育达标吗 / 121

揭开两三岁宝宝“谎言”的秘密 / 122

那么多的“为什么”:因果关系的推断 / 123

3岁前的记忆到哪里去了 / 125

2岁了,只会说几个字:语言发育落后 / 126

宝宝的情绪与情感 / 128

你家宝宝“杜氏微笑”的频次高吗 / 128

宝宝突然发脾气,怎么处理 / 129

镜中我:2岁前后开始建立自我意识 / 141

宝宝为什么会逆反:长大感 / 142

有时,宝宝特别执拗 / 143

如何理解宝宝的自我中心性 / 145

宝宝的游戏与亲子阅读 / 147

没有角色的象征性游戏 / 147

多和宝宝玩玩语言游戏 / 148

尽早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 / 149

 

第4章

3~4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153

动作发展:开始逐步摆脱笨拙 / 153

宝宝出现了利手情况,怎么办 / 154

剪、贴、涂:锻炼小肌肉 / 155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 / 157

表象性思维发展的快速期 / 157

想象力萌芽期:内容比较零碎 / 158

多多进行精加工谈话 / 159

自言自语:内部语言向社会语言过渡 / 160

宝宝的情绪与情感 / 162

发展宝宝的同理心 / 162

宝宝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品质 / 175

第二次分离焦虑,宝宝入园时 / 175

鼓励孩子,去与小朋友玩耍 / 176

促成宝宝的亲社会行为 / 177

不稳定的自我中心性:观点采择能力 / 179

3岁,如何引导孩子的羞愧感 / 180

宝宝的游戏与亲子阅读 / 182

主要游戏形式之一:机能性游戏 / 182

主要游戏形式之二:象征性游戏 / 183

给宝宝选择哪类玩具 / 184

决定未来阅读能力:阅读前技能 / 185

 

第5章

4~5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189

动作发展:身体运动系统开始整合 / 189

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 190

热爱游戏和运动 / 191

带宝宝去旅游 / 192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 / 194

思维进阶:具体形象性 / 194

能够用数数做加减运算 / 195

开始关注时间了:珍惜时间 / 196

自发地唱和跳:音乐敏感期 / 197

宝宝的情绪与情感 / 199

拥有了情绪理解能力 / 199

发脾气:宝宝的撒手锏 / 200

允许宣泄:学会情绪调节 / 201

如何等一等:延迟满足实验 / 203

宝宝的行为表现与性格塑造 / 205

4岁,自尊发展的关键期 / 205

人小,也有责任心 / 206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 208

争吵后,怎么办:友好合作 / 209

当宝宝告状时,大人怎么办 / 210

宝宝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品质 / 213

我是男孩:4~5岁,性别稳定性 / 213

什么促使了宝宝的道德发展 / 214

炫耀,不是虚荣 / 215

拥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 217

宝宝的游戏与阅读 / 219

社会性游戏:幼儿的主导活动 / 219

爱上了售卖游戏:象征性游戏走向成熟 / 220

自读和成人讲读,哪个更重要 / 222

各种形式的读书 / 223

 

第6章

5~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科学教养

宝宝的身体与动作发展 / 227

动作发展:性别特征显现 / 227

可以经常进行的运动项目 / 228

如何提高孩子的动作技能 / 229

善于做一些事情:家务、游戏等 / 230

宝宝的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 / 232

自我中心:著名的三山实验 / 232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 233

想象能力大发展:新颖性和有意性 / 234

多元智能理论:宝宝兴趣倾向很明显 / 235

语言表达成人化 / 236

宝宝的情绪与情感 / 238

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因素 / 238

了解儿童对社会情感的诉求 / 239

快乐因素:社会活动 / 241

要积极地倾听孩子 / 242

宝宝的行为表现与性格塑造 / 244

关注宝宝的行为习惯 / 244

形成了最初的性格 / 245

坚持去做,不半途而废 / 246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 248

宝宝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品质 / 250

幼儿同伴关系类型 / 250

宝宝开始关注婚姻:进入婚姻敏感期 / 251

6岁前宝宝能够建立友谊吗 / 253

鼓励孩子讲究礼貌、礼仪 / 254

宝宝的游戏与阅读 / 256

这是嬉戏性游戏 / 256

从象征性游戏向现实性游戏靠拢 / 257

根据宝宝心理特点,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 258

让读书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 / 259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