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时已中午,车行巢湖边。一听说午饭在农家吃,大家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与快活起来。
说是农家,确切说是渔家。三层小楼面湖而立,真是“窗含巢湖万顷水,门泊自家打鱼船”,自有一番风情。进门一看,便知是当地的小康人家。其实,义城沿湖家家户户都挺殷实,一天下湖两三次,便有一百来块钱的收入。一年刨去五六个月的休渔期,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门厅里,摆上了两张方桌,八条长凳,主客十几个人一一坐定。大杯倒酒,大盘上菜,酒喝起来依旧是一套老路数,有人豪放,有人内敛;有人张扬,有人矜持。反正几轮下来都成了兄弟姐妹。好在义城人不勉强我们,倒是一个劲地劝我们多吃菜。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家常菜,无非是鸡鸭鱼肉、青菜萝卜、茭白木耳之类,厨艺也一般。可摆在农家的桌子上,吃起来,滋味就是不一样。原因是再明白不过的:地里自家种的菜,圈里自家养的猪,窝里自家鸡生的蛋;主妇亲手灌制的香肠,主人下湖打来的鱼虾。这些通常叫“土菜”,时髦的称谓是“生态食品”。鱼是不刮鳞的,虾是不剪须脚的,生猛得很。诙谐的说法为“不修边幅”,其味自然是鲜美无比,不再赘述。湖边人家的传统做法是鱼虾打上来,就放在白水里煮,不放任何作料,原汁原味,,主人怕我们嫌腥才作罢。更有野趣的做法是在湖里的船上,把刚打上来的鱼就着湖水烧了吃。这倒不妨作为一个旅游休闲的项目来开发。
酒喝微醺,菜吃颇饱时,你可以捧一杯热气袅袅的茶,离座到门外溜溜。此刻,秋阳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洒下了万千碎金,远处几个飘然不定的渺渺黑点,想必是打鱼未归的渔船。一位老乡穿着防水裤,拎着渔网下湖了。只见他在浅水里呼啦了几个来回,不到半个小时,便拉到了三四斤小毛鱼。上岸后,主妇忙着从网上下鱼,他往门前一坐,点起一根烟,等着上一大盘干辣椒烧鱼,喝几盅老酒了。就这样慢慢地抿着,受用着,直到又圆又红的夕阳落人湖中。
尽管没有隐隐的白帆、怒放的芦花、南归的雁群,但爽爽的秋风拂过,也能把浓浓的酒气化作酽酽的诗情。真想躺在小小的渔盆里,仰望蓝天上悠悠闲闲的几朵白云,在湖面上漂呀漂,荡呀荡。突然想起了某位高人之语:吃饭是身体的“读书”。妙哉,吃的境界不仅仅在于酒之美、肴之佳,能领略到某种心向往之的生活方式,体味到一点与大自然的沟通,不也很快乐吗?
冷水鱼,热火箱
时抵年关,我与好友红兴相约,去休(宁)婺(源)交界的“吴楚分源”玩。车过渭桥,大山愈发显得崇峻起来。徽州就是徽州,你很难想象这里的冬天如史铁生所喻的,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零的烟斗”。疏树衰草,寒山冷岚,粉墙黛瓦。新安画派的诸多大师,喜用枯笔淡墨大写意,灵感是否盖源于此?
一条黝亮的柏油路飘落在大山深处,我们不由得念起了汪松亮先生的好,他造福桑梓的善举,让我等也很受用。车沿沂源河溯流而上,过梓坞、樟前、直抵徐源村,一脉大山逶迤横陈,“巍峨俯吴中,盘结亘吴尾”的浙岭便是了。仰望盘山路上,残雪浮冰堆得如碎琼乱玉,是断然上去不得的。徽饶古驿道在一侧蜿蜒曲折,石板残破,衰草瑟瑟,不远处亭屋翼然,古风悠悠;拾级而上,须走七里,方能一睹在岭脊上的“吴楚分源”碑——据说春秋时吴楚两国就在此分疆的。我脚力不行,何况登顶一览万木萧肃,孰不待到山花浪漫或层林尽染时来更好?红兴提议去周边几个村庄溜达,感受感受年俗。
村子都不大,临水筑屋,明显的休婺过渡区域的特征。尽管我是正宗的休宁土著,却也不大听得懂他们的当地话。始见一妇人在家门口洗猪头,十指被冷水浸得如细长的红萝卜;又见一男人在不远处杀鸡,摆弄得一地鸡毛;再见邻家抹桌擦窗,厨房里且有肉香飘出。春联要到年三十才贴,到时家家红光满门,福字高挂,年味就愈浓了;再把祖传的蜡烛台拿出来,擦得铮亮,点上红烛,慎终追远。我发现很多人家屋前房后都砌有水池,且与山溪相通,源头活水;池中有草鱼或鲤鱼大抵十余尾,慢吞吞地游弋摆动。红兴说此乃大名鼎鼎的冷水鱼,生长缓慢,肉质鲜美,一斤要卖三四十元的。我真孤陋寡闻得可以!既如此,何不捞它一条带回,权且做年夜饭的一道压轴菜。主人告诉我,冷水鱼一年长一斤左右,他家一条三十斤的,已养了近三十年矣。据说,历史上还曾有过五十斤的,算起来,“贵庚”与我相差无几;要吃它,真要“一生等一回”了。
内容简介:
《饮食安徽》立足的大徽菜,是以徽州菜肴为代表,由皖南、皖江、皖北、合肥、淮南(也可称皖南、沿江、沿淮)五大风味构成;在狭义上,徽菜是特指徽州地区形成的菜肴流派,即通常所说的徽州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有着数千式菜谱。
《饮食安徽》以徽菜为聚焦点,旁涉其他流派,逐一介绍,把一个活色生香的“舌尖上的安徽”奉献在读者面前。
目录:
一皖北篇
吃在皖地
村宴
薄荷秋凉
紫苏,紫苏
北风萧瑟屠苏酒
瓦壶天水菊花茶
皖北有响菜
刁蛮的炒面椒
满架秋风扁豆花
烀豆
盐水毛豆
酱豆记
米黄来下厨
粉面的蒸菜
冬瓜记
南瓜头
难忘马齿苋
恋恋茄香
……
二皖南篇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