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悦作品集:工艺文化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67.89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6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48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柳宗悦作品集:工艺文化
  • 商品编号:12453026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6
精彩书摘:

【自序】

我从美术文化到工艺文化的进程中,感觉到了文化的方向,这并没有任何排斥美术的意思。我认为美的方向在于同生活的结合,现在,这个问题日趋显示出它的迫切性。从生活圈中摄取美的因素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里,美的工艺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美与生活的结合体现在工艺文化中,从而能够使人们观赏到健康之美。我们不能把与生活无关的美叫作美,美必须是生活的产物,这样才能够逐渐地达到完美的境地。理论只有这样去解释,才是未来的“美”所肩负的任务。

这样的原理说明了什么?这样的事情具有多大的可能性?工艺之美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美与工艺是怎样的关系?本书的任务就是解答这些问题。

本书的大部分是在一个房间中撰写的。这个房间中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两个字的禅语—“无事”。回想起来,我来到这个山庄所写下来的理论亦可归结到这两个字上,我没有寻找工艺之美以外的事物,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中,永恒不变的理念在这里同样是不会产生变化的。这里用的是解释禅意的语言,然而在美的方面亦同样如此。乍一看,也许是平常的理念,但这并非正常、确实的目标。可是,如果是从文化基础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历史又如何是确实的呢?特别是在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工艺中,只有这样的理念才是不可动摇的目标。

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序论,探索工艺在多种艺术中的位置,试图比较明确地说明在造型的领域中,美术与工艺的关系;中篇是各种工艺品的分类,目的在于说明各种工艺的特殊性质与它们之间的界限;因为工艺之美的理论就是工艺文化论。在这里,下篇叙述了要在将来实现最美的境界,可供工艺驰骋的场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艺性为什么是美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我在说明这些目的时,基本上没有参考外来的思想。我在构思工艺论,并将其整理成文时,也像许多学者那样回顾了陆续出版的种种参考书,有的也许还应该添加一些小注脚,但是我舍弃了这些手续,完成本书完全靠的是自我感觉。一方面,在我们周围找不到切实可行的工艺理论;另一方面,这样的学科只有在日本创始,才有可能在日本完全实现。事实上,我们工艺界的运动是以“民艺运动”为世人所知的。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个运动并没有源于外国的思想,而是在日本本土产生的。我们回顾了当今欧美的人们对于工艺所采取的立场,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分地采用。因此,这里所阐述的思想并不是模仿性质的。今天,在过于效法外国的思想界和造型界中,我们开辟了自己独有的道路,纵然是不成熟的,但却有着很大的意义。在日本这一国家中,先驱者必须举起火把,我想这一时刻已经到来。

我综合了迄今为止所写的种种工艺散论,将其组织在本书中,并打算按照顺序,尽可能恳切地去阐述。为了所有篇章的立论不至于落入抽象,本书将努力不断地举出实例加以具体说明。谈论工艺品及其领域的话题,我想是极有希望的一条道路。基于同样的目的,书中还安排了插图并加以短注。这是因为,离开对象物去谈论美,意义就不大了。

阅读本书的读者们,最好结合分类再读一下我的另一本主要著作《工艺之道》,以便在工艺的世界里汲取种种潜在的、神秘的真理。最近刊行的两本书《何谓民艺》、《工艺》,都能从中找到归纳好的工艺美论。

本书的写作,是在豆州今井滨和相州箱根分别进行的。借此机会,向为我提供幽静别邸的中丸一平、住井展男两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本书在出版时曾得到式场俊三君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柳宗悦

于函岭小冢山庄  1941年9月1日

 

【上篇·造型艺术】

一、工艺问题

按照一般的理解,工艺只不过是粗陋的东西,多数人对于每天与之共同生活的器物并没有过多地予以注意,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是始终围绕在身边的平凡器物,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打算从这一领域中探讨理论的问题。人们也没有想到能够从这里找到美的法则,可是我们现在是被无数丑陋的器物包围着,所以就失去了从身边的事物考虑美的问题的机缘。要探索美,只好从高雅的美术领域中去考虑。这样一比,工艺的世界就显得平庸。由此探讨理论的人极少,这是毫无道理的。可是,每天都在使用着的器物的性质,与美相距很远吗?即便最普通的器物,也还具有某些无法取代的性质吧。

一般只需观察数人便能看出人们的修养如何。通常我们在购物时不会忘记对商品的揣摩,判断一件商品的好与坏,是喜欢还是厌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选择,看到工艺批判的萌芽,知道商品为什么难以使人喜欢。嗜好的存在对人的一生有相当大的影响,从爱惜发展到爱好是极少的,仅仅停留在“自我”的爱好上的人非常多,而且不同的爱好尤其多。

然而,或许有人已抢先迈出了一步,不仅仅是选择,还考虑了种种使用的方法。理由是,器物应当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人们与工艺品就更加接近了,而人们思考工艺品的机会也会多起来,这样的标准是相当高的。所有的器物,往往能够在使用方面显示出本质的意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茶道”[1],是“茶道”诱发了日本人对器物的深深的爱抚之情和对美的修养。为什么说“茶道”的器具是美的,这已经在使用方法上显示出来,其功劳是很大的。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坐在茶室里仅仅是品茶而已,能够从玩弄“茶”的角度脱开的人竟是少得意外。并且,以宽广的胸怀去探讨工艺与美的问题的茶道家几乎也是没有的。

但是,也有一些人已经把感情完全倾注在器物之中,这就是鉴赏家和收藏家。这些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了鉴赏和收藏,他们对各种器物的存在和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甄别,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是自信的。然而,屡屡使我们迷惑的是,他们在许多场合进行甄别时,并没有以对待古董的态度来对待工艺。总的说来,他们所采用的是占有的目光,而不是理解的眼光。然而奇怪的是,他们自己日常使用的器物与他们引以自豪的器物,竟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而他们使用的却是常见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器物。

可是,与美的世界有关的多数人又是怎样的呢?例如,在有志于文学和音乐的人中,也有把精神寄托于造型世界的吧?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日本这样的人极少。看来对美术有所关心的人也不多,因为一般人的学养还是很不够的。

那么,美术评论家又是怎样的呢?美术理论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数量,但在工艺理论方面却很贫乏。预先考虑实在的工艺之美会是徒劳之举吗?一般人将工艺理解为粗笨的器物,就是工艺理论的贫乏所致。

这样的贫乏同样也直接体现在与工艺有关的书籍中。关于工艺各个部类的专门论著已经有了相当数量,但是,那些书仅仅是对材料、制作技法的科学分析,并没有关于工艺以及工艺品的本质之哲理,对工艺的价值问题也没有太多的涉足。所看到的与工艺理论有关的书籍,充其量只不过是技法的分类,并没有触及本质问题。

迄今为止,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他们喜欢谈论美术,但是对工艺却沉默不语。即使在有所接触的场合,也不过是轻描淡写,或是在文章中占一块小小的地方。就是在国外的书籍中,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不是很活跃的。那么,在将来的美学中,又如何去把握根本问题,并不断有所启示呢?

工艺史家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从他们调查的详细历史情况中得到不少教益。但是,往往使我们苦恼的是,他们缺乏直观的知识。证据就是他们常常以同样的欣赏态度去对待美的与丑的器物,对玉石的判断便说明了这一点。可是,历史是无情的,他们的记录与对工艺的正确理解不能吻合。特别是在工艺美的问题上,立场是暧昧的。当然,历史学家缺乏对价值的认识还不是致命的。但是,只依靠史料的记述还不足以产生正确的历史观。

可是,在热心于地方文化的人中,反倒有人知晓地方工艺的重要意义。因为他们知道,在地方文化中,手工制作是最为重要的。可惜的是,他们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上,还不是“物”的。实际上,在明确地谈到具体的“物”时,答案还是暧昧的。

近代我们所丧失的才能中,最为明显的大概就是直观力吧,特别是失去了对美的观察能力。近代的学术中有将知识系统化的方法,所以理解抽象的“事”的人比较多,而观察具体的“物”的人则比较少。因此,对于有形的物品,动不动就用概念去套。总之,这还是缺乏对工艺的关心,也是不太现实的。在美术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概念性的内容,而在工艺的方面却只有赤裸裸的“物”,所以,光靠理解力是不可能接近问题核心的。要观察又不去接近,是难以产生亲近的感觉的。为什么在今天的世界上去自我地看“物”的人不多?因为大家都在用眼睛眺望着,其中有观察能力的人极少。对工艺的正确理解,就是因此而受到阻碍的。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误解和不关心以及缺乏直观力,才使工艺在文化问题中还没有占据正确的位置。

然而,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之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如同影子离不开物体那样,人们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工艺品。没有任何伴侣能够以这样密切的关系与我们朝夕相处。生活之广阔使工艺的种类有所增加,即使这样也还不能最忠实地反映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正常的生活必须由正确的工艺来陪衬。生活中采用什么样的器物,并不能说是怎样生活的道白。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

……


作者简介: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术家。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与富本宪吉(1886—1963)、河井宽次郎(1890-1966)、滨田庄司(1894-1978)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工艺之道》《日本手工艺》等著作。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工艺文化》是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的代表作之一。上篇探索工艺在多种艺术中的位置,试图比较明确地说明在造型的领域中,美术与工艺的关系;中篇是各种工艺品的分类,目的在于说明各种工艺的特殊性质与它们之间的界限;下篇叙述了要在将来实现*美的境界,可供工艺驰骋的场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艺性为什么*美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如同影子离不开物体那样,人们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工艺品。没有任何伴侣能够以这样密切的关系与我们朝夕相处。*自然的器物,质朴是其宿命,平凡是其命数,劳动是其命运。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生活中的器物所体现的美,就是工艺之美。


目录:

总序

自序

上篇

造型艺术

一、工艺问题

二、艺术的分类

三、美术与工艺

中篇

各种工艺

一、手工艺

二、机械工艺

三、工艺之正宗

下篇

美与工艺

一、工艺之成立

二、美之目标

三、工艺美之特色

四、美的境界与工艺

插图说明     

译后记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