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在该书中用大量实验和事例证明,我们或多或少都不诚实过。看到这个结论,我问自己,“我也不诚实过吗?”静心一想,答案是肯定的。
人们为什么会不诚实?正统经济学把人看作利己的理性人,用成本—收益的原则来解释包括不诚实在内的所有行为。这种解释的确能说明不少问题,但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在美国学习,回国前复印了一些资料,其中有本书共91页,由于我的英语讲得不太标准,资料复印员把我说的“91”误听成“19”,也没有核对,并按照19页计价收费。我马上予以纠正,并按照91页的复印量付了费用。如果按正统经济学来解释我的行为,既然复印员听错了,那我只需支付19页资料的复印费,这对我来说只有收益而无成本,那我为什么不贪这个小便宜呢?我是一个正常的人,还是一位经济学者,我为什么没按理性原则做出行为决策呢?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成本—收益原则可以解释的。该书正是用行为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人的不诚实行为,读过全书,我对作者的解释心服口服。按照该书作者的观点,我之所以不按19页资料付费,就是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占这个小便宜起码会让我在几天内觉得良心不安。但写作一些应景之文我之所以觉得毫无愧意,是因为很多人都如此,大到一些官方的统计数字,小到公司的财务报表,又有多少是真实的?群体成员都不诚实,只有我一个人诚实,我的日子就会不好过,这一点也可以解释安然丑闻为何会有多达500人被牵涉其中。
在这本书中,艾瑞里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孩子偷了同学的一支铅笔会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但家长从办公室带回家几盒铅笔,这种行为却不被认为是“偷”。再比如,在学校活动室的冰箱里放有冷饮和钱的实验条件下,很快冷饮会被拿光,却很少有人把钱拿走。此外还有许多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行为,都与理性人应有的行为不一致。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问,所以,作者运用“真人实验法”来对这些行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大量的实验,艾瑞里证明了,人的不诚实行为不是与正统经济学的理性原则相关,而是与社会风气、不诚实行为的形式、监督的严格与宽松和个人的道德水平等因素相关。也许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让我们对这些因素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该书在实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使我们更加信服作者的观点,而且对不诚实行为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诚实社会。那么,如何建立诚实文化呢?我们对不诚实因素的分析就有助于我们建立诚实社会。就这本书来看,可以从3个方面加强诚实社会的建设。一是创造一个诚信的环境,我想在这方面首先是政府要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加强监督,在可以撕碎答卷和不可以撕碎答卷的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不诚实程度是有显著差别的,这说明人们的行为还是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三是要提高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对《十诫》有敬畏之心的实验受试者的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艾瑞里的实验还证明,尽管实验对象都是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在有这样或那样诱惑刺激的条件下,照样会有种种不诚实的行为,可见不诚实的现象有多普遍。这本书分析了不诚实行为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避免不诚实行为的思路,而且所有的分析和结论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大众读者有必要了解,但过于严肃的学术论著又是一般读者不愿意阅读的。艾瑞里是一位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他之前的两本行为经济学著作《怪诞行为学》和《怪诞行为学2》在国外非常畅销,简体中文版也相当受国内读者的欢迎,希望他这本新书也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美】丹·艾瑞里(Dan Ariely)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获得过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媒体上。
他写作了一系列畅销书,包括《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等。
内容简介:
你会心安理得地把办公室的铅笔拿回家给孩子用吗?“因为路上堵车,所以我迟到了”这样的借口是否常挂在你的嘴边?
穿戴冒牌服饰会不知不觉降低我们的道德底线吗?面对诱惑,医生、专家、的意见还有几分可信?我们一贯倡导的团队合作会让我们更诚实还是更不诚实?
这一次,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聚焦于人们欺骗行为的动因,带领读者走进非理性背后的诚实的真相。
丹·艾瑞里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例证在书中探究了那些导致我们不诚实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能在为自身利益选择不诚实的同时还能维护自身形象。同时还研究了不诚实的社会动因,以及不诚实的行为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并找出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克制和限制这种行为。
目录:
推荐序1我们都不诚实过梁小民 // V
推荐序2揭开不诚实的黑箱赵晓 // IX
推荐序3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人性汪冰 // XVII
前言为何不诚实的行为如此让人着迷? // XXI
第1章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如果可以,你会选择作弊吗? // 006
钱越多就越容易诱发欺骗行为吗? // 009
抓住那个“小偷” // 010
市场商贩和出租车司机比人们想象的更公正 // 013
经验系数:不诚实与诚实间的分界线在哪里? // 015
第2章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公司里人尽皆知的真相 // 023
如何降低人们的不诚实行为 // 027
签名的位置不同,谎报信息的程度也不同 // 033
错误的教训 // 038
第3章对自己的动机视而不见
高尔夫球选手更可能以哪种方式移动球去作弊? // 045
何时会用“穆里甘” // 046
现实的“灰色地带” // 048
第4章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一个古怪的烧伤治疗方案:在脸上刺青 // 058
互惠心理的秘密 // 061
“随便吃”的制药公司 // 063
粉饰数据 // 067
“砖家”意见 // 069
醉汉的实验数据是否应该被排除? // 071
信息公开未必是剂灵丹妙药 // 072
如何降低利益冲突? // 075
第5章越疲倦,越冲动
选择水果还是选择巧克力蛋糕? // 082
疲惫的大脑 // 083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说谎吗? // 086
为什么一到期末考试,学生们的亲人就纷纷离世? // 088
“绿色”这个词是什么颜色的? // 090
没有人能抵挡住所有诱惑 // 095
第6章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外部信号与自我信号—从毛呢到阿玛尼 // 103
“假”正品 // 105
“管他呢”效应与诚实的界限 // 108
更糟糕的后果 // 112
伪装直至成功? // 115
第7章陷入自我欺骗
我们会本能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与智商 // 127
我们总喜欢夸大自己取得的成就并信以为真 // 130
自我欺骗的积极力量与消极影响 // 137
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 // 138
第8章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非理性决策 // 145
硬币原理 // 146
说谎者的大脑 // 147
创造力越强,粉饰不诚实行为的能力越强 // 149
诚信与智商无关 // 150
为了报复而选择欺骗他人 // 154
意大利之旅的“创举” // 157
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最具创造力的骗子吗? // 160
科技创新与惊天骗局只有一步之遥 // 163
第9章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课堂欺骗 // 170
害群之马 // 172
从个体的不诚实到群体的不诚实 // 17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79
如何重拾道德? // 184
第10章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团队合作可能会诱发利他的不诚实行为 // 192
小心,合作中可能会产生欺骗 // 193
可笑的合作 // 202
第11章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谁才是“真正”的骗子? // 208
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最爱撒谎? // 209
我们应如何面对不诚实? // 214
致谢 // 221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