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律已敬人知礼仪 家仪篇》:
古时候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在他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除了祖母和母亲,他已经没有别的亲人。
在李密4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了家,嫁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从此,就只有祖母一个人带着他艰难的生活。
李密的祖母身体很不好,但是为了把李密抚养长大,她每天都拖着有病的身体,上山砍柴,下田耕耘,她*大的希望,就是盼着李密快点长大。
李密从小就体弱多病,到了9岁还不会走路。但是李密是个聪明的孩子,读书过目不忘,而且非常体谅祖母的辛苦,对于祖母非常的孝顺。长大以后,李密白天劳动,晚上读书,什么活儿也不让祖母做。祖母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于是李密就愈加周到地服侍祖母,他每天晚上连衣服都不脱地睡在祖母身边,随时准备在祖母需要的时候起来照顾祖母。给祖母喂药、喂饭、喝水,他都先尝尝凉热,温度适口以后才喂祖母,他的孝心,远近的人们都听说了,都对他交口称赞。
在李密44岁的时候,他的祖母已经有96岁的高龄。当时的皇帝听说李密才高八斗,又因为孝顺而闻名于世,便下旨召他进京做官。可是,由于祖母年世已高,身体又不好,如果他走了,将无人奉养祖母。于是,他给皇上写了一封《陈情表》,说明了自己的困难,拒绝了皇帝的召见。
他在《陈情表》中说:“我如果没有祖母,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了我,就没有人侍奉她度过晚年。我们祖孙两个相依为命,感情深厚,我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抛开她,到遥远的地方去做官。我为您尽忠的日子还长得很,可是我的祖母已经96岁了,我只求您能让我为她养老送终。”皇帝看了他的《陈情表》,被他的孝心感动,于是同意暂时不让他进京去做官了。李密的孝心不仅感动了世人,*感动了皇帝,他能够放弃自己的前途留在家里照顾祖母,对于当时想靠做官一步登天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九世同堂的大家族,九代人生活在一起,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唐高宗李治听说后,非常的惊奇,便亲自去了他家看望他们,果然,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做事井然有序,唐高宗不由得连连称赞。要知道,皇帝家里一向都是明争暗斗,钩心斗角,兄弟们都互相残害,争权夺势,一代人都相处不好,哪见过九代人这样和睦相处的呢?在闲谈的时候,唐高宗向他们家族中辈分*高的长者请教大家庭融洽相处的秘诀,这位名叫张公艺的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兴致盎然地挥笔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并给唐高宗具体地讲述了百忍的内容,他说:“……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唐高宗听了,终于明白这九世同堂的秘诀就在于相互之间宽容忍让,相亲相爱。他非常的感动,当场就为张公艺和他的长子封了官职,还下令修了百忍义门,唐高宗李治亲笔写下了“百忍义门”四个大字。
后来,张公艺老人去世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以“忍”治家的贤德的老者,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百忍堂”。
唐代的张公艺老人能九代人一同生活确实令人称奇,而他们的九代人能够在一起和睦地相处,*令我们称奇。所以说,我们也要学着这个和睦的大家庭的样子,让我们的家人之间做到相互的宽容,不要一点小事就没完没了地抱怨,一定要相互地谦让,这样才能生活得幸福。
……
内容简介:
时代在不断前进,礼仪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律已敬人知礼仪 家仪篇》主要通过对先贤原典的赏读,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为举止,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礼仪。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和剖析。结合现代生活的礼仪现状,加以借鉴和参考,达到修养自身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举止文明:仪态礼仪
端庄整洁的仪容
舒适得体的着装
古代穿鞋的礼节
淡定自若的神情
文雅有节的姿态
第二章 言语有度:言谈礼仪
谦谦君子的称呼
亲切友好的问候
如沐春风的赞美
无意伤害的忌讳
守时重信的承诺
分寸有度的交谈
表里如一的言行
第三章 礼敬有加:家庭礼仪
学礼修身立命
尊礼贵在家和
知礼尊老尚齿
懂礼孝敬父母
有孝不只在养
父要慈子要孝
继承父母遗志
学会关心长辈
能够体谅父母
兄要友弟要恭
夫妻相敬如宾
婆媳相处有方
第四章 宾至如归:待客礼仪
毕恭毕敬的见面礼
躬身而为的拜访礼
热情大方的迎客礼
宾至如归的接待礼
惺惺相惜的送客礼
情意暖暖的往来礼
举止文明的用餐礼
礼遇宾朋的饮酒礼
第五章 友好往来:处世礼仪
处世做人知礼仪
和谐生活知礼和
礼之根本知守信
留有余地知礼度
严于律己知礼法
克己复礼知礼仁
清白为人知礼非
不卑不亢知自尊
和睦相处知邻里
第六章 生死历程:人生礼仪
人生开端诞生礼
而立加冠成人礼
明媒正娶嫁娶礼
万寿无疆祝寿礼
谨言慎行探病礼
悲亲回乡奔丧礼
人鬼殊途行丧礼
亲疏有别丧服礼
思亲不忘守丧礼
人土为安下葬礼
超度亡灵祭祀礼
第七章 丰富多彩:节日礼仪
欢欢喜喜过春节
张灯结彩闹元宵
慎终追远清明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牛郎织女七夕节
合家团圆中秋节
登高采菊重阳节
参考文献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