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缘起 我是怎样认识吴文津雷颂平夫妇的
2013年,我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化系读硕士,老师艾朗诺(Ronald Egan)教授刚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到斯坦福大学任教不久。他是北美首屈一指的汉学家,圆眼镜后一双和善而清澈的蓝眼睛,私下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为人温文尔雅,颇有儒者之风,很受学生喜爱。我第一次听说哈佛燕京图书馆老馆长吴文津先生,就是在他的课上,他把吴先生称为“my beloved neighbor”(我亲爱的芳邻),言辞满含敬重欣赏之情。
艾朗诺教授1970年代在哈佛大学东亚系读博士,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几乎每天都会在图书馆和吴先生打个照面,没想到两人几十年未再见,后来竟成了邻居。
第二次听这个故事是在那年感恩节,艾朗诺教授和师母陈毓贤女士请学生们去家里吃火鸡。他们住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从校园骑自行车前往只需十几分钟,却果真如教授所预告过的那样“不太好找”。从车水马龙的大街拐进一条树荫浓密的小路,再拐进一条窄窄的巷子,巷子走到头,往左转藏着两栋白墙红瓦的二层小楼,较里面的是艾朗诺教授家,较外侧几乎一模一样的那一栋便是吴寓。
初次见到作为知名作家和学者的师母,发现她开朗活泼,与艾朗诺教授的平和沉稳形成鲜明对比。平时课堂上师生都需讲英语,私下聚会可以听教授用汉语谈天,大家觉得特别轻松亲近。教授说:“2012年我们找住处时对这里比较满意,但这房子要和邻舍合用车道,苏珊(师母的英文名)说那她要认识一下这家人。于是她就要过去敲门,我让她别去打扰人家,她还是去了,平时总是这样的——我说话,她不听。唉……”当时我们都听得很乐,尤其是教授的语气里有一种对师母风风火火、想什么就做什么的无奈,但这种看似无奈又流露出显而易见的爱慕。
师母抢着说:
我们原来在圣塔芭芭拉的家,窗外就能看到大海,朗诺准备到斯坦福来的时候,我就说:“你得找到一个我喜欢的地方住。”后来看中了这个房子,我想问问旁边这家人,住在这里开不开心。敲门之后,吴先生和吴太太出来应门,我问他们住在这里感觉怎么样,他们说“棒极了!”我指着站在一旁的朗诺对吴先生说:“我们可能会搬到这儿来,因为我丈夫要到斯坦福教书,他也会说普通话。”于是吴先生走下台阶去问朗诺:“你现在在哪里教书?”朗诺说:“圣塔芭芭拉。”吴先生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圣塔芭芭拉教书。”朗诺说:“他叫什么名字?”吴先生说:“RonEgan。”朗诺一愣,指着自己说:“我就是Ron Egan。”
我们大笑,师母接着说:
我记得很清楚,吴先生笑眯眯地把手搭在朗诺的肩膀上,慢条斯理地说到:“Ron,我是Eugene wu!”两人二十五年没见面,都比以前胖了,头发也少了许多,所以互相都不认得了。 我们又哄堂大笑。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六年之后,我会有机会真正认识吴文津先生和雷颂平女士,并聆听他们夫妇详细讲述自己近百年的人生经历。
从斯坦福毕业后,我陆陆续续写过一些介绍美国知名汉学家的文章,师母看后就鼓励我写写吴先生和吴太太的故事,并把他们介绍给我认识。初次见到吴夫妇,是2019年春天的一个午后,第一印象是他们两位的面庞都粉扑扑的,衣着整洁,全身带着清新的气息,虽然已经九十七岁高龄,却完全没有一丝迟暮的味道。人们常用“矍铄”形容人虽老迈而精神健旺,似乎这是一种不合常理的现象,但吴先生和吴太太却神采焕发得如此自然平常,让人很难相信他们的实际年龄。吴先生面容慈祥,说话时声音洪亮,弯弯的寿星眉露着笑意,圆润饱满的耳垂引人注意,正合中国人所形容的福相。听师母说吴先生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停止自己开车,近来才用拐杖。吴太太娇小玲珑,看起来只有七十来岁,面容依然可见昔日的清秀灵动。她出身侨领之家,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师母一来一往热烈地讲着广东话。我一下子想起师母曾和我说,艾朗诺教授的中文启蒙老师白先勇先生曾到吴家做客,见过他们后大叫:“哎哟,这对夫妇怎么那么可爱!”
P5-8
作者简介:
王婉迪,1989年生于北京,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硕士,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Chancellor's Fellowship)获得者,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博士生。在美师从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David Knechtges(康达维)教授、前美国东方学会会长Ronald Egan(艾朗诺)教授等世界著名汉学家,受邀在“澎湃新闻”等多家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和海外汉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记述吴文津先生和雷颂平女士百年人生的一部传记。作者王婉迪女士,两年来坚持每周采访吴文津夫妇,之间还有断断续续的邮件往来,完成了这部海外知名学人的口述史佳作。王婉迪以一位21世纪留美年轻学者的眼光审视吴文津夫妇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吴文津夫妇向来很少谈论自己,许多有趣而非凡的故事经作者执着的不停追问才得以披露,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吴先生为人风趣随和,办事认真高效,做学问一丝不苟,对图书馆事业及美国汉学的发展贡献极大。当年哈佛大学研究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教授们多有分歧,本地学者跟华人(亚洲)学者交流不多,但吴先生与他们都能合得来,赢得了大家的一致信任。
目录:
代序
缘起 我是怎样认识吴文津雷颂平夫妇的
第一章 从“四书五经”到《葛底斯堡演说》
第二章 生长在侨乡:雷颂平和台山
第三章 空军翻译官与华埠女学生
第四章 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书和恋爱
第五章 初出茅庐任职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第六章 足迹天下,成为学界抢手人物
第七章 主持哈佛燕京图书馆
第八章 “愚公弄”的生活点滴与在哈佛的朋友们
第九章 推动与大陆图书馆界的交往和回乡之旅
第十章 “哈佛因你而成为一个更好的大学”
第十一章 旧金山湾区的退休生活
第十二章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附录
《他山之石——记1964—1965年欧亚行》
吴文津发表作品目录
后记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