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书论解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66.89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27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47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孙子兵书论解
  • 商品编号:12689925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27

精彩书摘:

始计篇———孙武军事思想的总纲


【原文】

孙子曰: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 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 阴阳、 寒暑、 时制也。 地者, 远近、 险易、 广狭、 死生也。 将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 法者, 曲制、 官道、 主用也。 凡

此五者, 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 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 曰: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 用之必胜, 留之; 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 去之。计利以听, 乃为之势, 以佐其外。 势者, 因利而制权也。兵者, 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 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 胜负见矣。

【原文意解】

孙武先生讲: 战争与军事, 是国家的大事。 这一重要领域关系到军民的生死, 其深刻的原因和道理关系着国家的存亡。 所以, 对战争不可不严肃地对待, 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和考察。因此, 应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 从总体战略上对敌我状况进行计算和对比, 探索军队建设是否符合实战要求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第一是讨论政治; 第二是讨论天时; 第三是讨论地利; 第四是讨论将帅, 第五是讨论法制。所谓 “道”, 在于使民众和君主统一意志, 国君与民众同生共死, 民众无离异之心, 社稷江山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了。所谓 “天”, 是指昼夜阴晴、 寒冬酷暑、 时令季节变化规律等天时条件。所谓 “地”, 是指路途的远与近、 地势的险要与平坦、 战场的广阔与狭窄、 地形的死地与生地等地形条件。所谓 “将”, 是指统 兵 将 帅 的 才 智、 诚 信、 仁 慈、 勇 敢、 威 严 等 基 本素质。所谓 “法”, 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各级将吏的职责与管理、 军需物资及费用的供应与管理等制度。凡是属于这五个方面的情况, 作为将帅不能不知晓, 必熟记在心。 熟悉掌握这些情况的将帅就能打胜仗, 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将帅则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 根据上述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估量、 计算和比较, 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探求和判断战争胜负的趋势。 我认为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是要看哪一方的君主政治比较开明, 善于治国安民, 施政方针深得民心? 二是要看哪一方的将帅指挥更高明, 有驾驭战争的才能? 三是要看哪一方占有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 四是要看哪一方能够严格贯彻执行法令、 军规? 五是要看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 兵器先进、 品种齐全、 装备优良、 部队阵容强大、 人多势众? 六是要看哪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 士卒素质高? 七是要看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公正?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和对比, 我们在战争开始前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君主您如果听从我的军事谋略, 用兵作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我就留下来辅佐您; 否则, 您如果不相信我, 不采用我的军事谋略, 用兵作战一定会失败, 那样的话, 我就离此而去别处了。


我相信, 君主您在权衡利弊得失后, 一定会赞同和采纳我的军事谋略。如果这样做, 在军事谋略上我方即已对敌国先形成了一种优势, 我完全可辅佐君主您的军队决胜于千里之外。 所谓优势的形成, 就是在战前根据利害得失等情况, 而作出的各种谋略和兵力部署; 根据如何作战对己有利,而进行机动和权变。 “势” 这个东西, 就是指利用有利的条件, 因势利导,灵活掌握。


用兵打仗这一行当, 是智力的较量, 充满诡诈欺骗行为。 所以, 我军能打, 并可立即出兵, 却向敌人显示出我军不能打, 不会立即出兵; 我军要打, 很快就出兵发动进攻, 却向敌人显示出我军不想打, 不会马上出兵发动进攻; 我军向近处调兵遣将, 却让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向远处调兵遣将;我军向远处调兵遣将发动进攻, 却让敌人误以为我军向近处调兵遣将发动进攻。敌方贪利, 则以小利加以引诱; 敌方出现混乱, 则乘机攻取。敌方兵力充 实, 我 方 则 应 严 加 防 备; 敌 方 兵 锋 强 盛, 我 方 则 应 暂 时避战。敌方将领如果容易被激怒, 那就设法挑逗他发脾气, 而暴躁之敌容易被干扰; 敌方将领如果卑视、 瞧不起我方, 那就顺势故作谦卑, 表现出自己的弱小, 麻痹、 骄纵敌人, 而骄兵必败。敌军安闲, 休整得好, 那就应设法调动、 疲惫它; 敌军内部和睦、 亲密团结, 那就应设法挑拨、 离间、 分化它。在敌人毫无戒备的时机和地点发起攻击, 在敌人始料不及的地点和时机突然出击。


以上这些用兵基本概则, 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法宝秘诀之总结, 在君主您没有确定是否让我留下来之前, 我是不可能先作详细解释、 说出其中奥秘的。


开战前, 交战双方最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在祖庙中用筹码对战争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预测。 凡是计算预测到能取胜的一方, 是因为在计算双方力量和条件时, 该方得到的胜算筹码多; 凡是计算预测到不能取胜的一方,是因为该方得到的胜算筹码少。 筹算中得分多的一方占优势, 得分少的一方处于劣势。 由此也可想象一筹未得、 处于绝对劣势一方的结果了! 所以说, 我以此标准来观察分析战局, 根据战前筹算的优劣态势, 就可大体判断和预测战争双方谁胜谁负了。

【原句辨析】

(一) 对 “道者, 令民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 死, 可 与 之 生, 而 不 畏危” 之句的辩释

此句中的 “不畏危” 可有两种意解:

1. “危” 就民众而言, 是说民众愿为国君生和死, 而不怕危险。 意解为: 所谓 “道”, 是指治民之道, 国家要施行得民心的政治, 使民众与国君的意志相一致, 大家同心同德, 这样就可以患难与共, 使平民百姓能为君主而生, 能为君主赴死, 患难与共而不惧怕危险。

2. “危” 就国君而言, 是说君民如果可共生死, 国君就可不必为政权担惊受怕。 意解为: 所谓 “道”, 在于使民众和君主统一意志, 国君与民众同生共死, 民众无离异之心, 社稷江山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从本章语境看, 孙武是在向吴王晋言献用兵计策, 他所面对的谈话对象是一国之君。 所以, 本书采用第二种意解。

(二) 对 “将听吾计, 用之 必 胜, 留 之; 将 不 听 吾 计, 用 之 必 败, 去之” 之句的辩释

对此段的理解, 当前军事理论界有不同的意见, 大致有如下三种:

1. 个人自荐角度。 可解释为: 君主您如果听从我的军事谋略, 用兵作战一定会胜利, 我就留下来辅佐您; 否则, 您如果不相信我, 不采纳我的军事谋略, 用兵作战一定会失败。 那样的话, 我就离此而去别处了。

2. 兵法谋略角度。 可解释为: 如果听从我的军事谋略, 运用它去指挥作战, 必定能够战胜对方, 那么就保存它。 如果不相信和使用我的军事谋略, 即使用我本人指挥作战, 也一定会失败, 就不如辞去我。

3. 将领用兵角度。 可解释为: 将领如果听从我的计谋, 用他指挥作战,必能取胜, 就任命重用他; 将领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 用他指挥作战, 一定不能取胜, 就撤免他的职务。

本书采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认为孙武在出齐奔吴后, 欲把自己所掌握的家传秘籍中的用兵韬略献给吴王, 以施展军事谋略才华, 即使有别人的引见, 也必须有一个自我 “推销” 荐举的过程。 史书记载的 “吴宫教战”是一个自荐练兵的实例, 而系统的军事理论则是他从齐国带到吴国欲献出的这部兵书。 所以, 孙武在与吴王对话开篇就开门见山提到了这个问题,是公开的讨价还价, 也是孙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充分表现。

另外, 在 “孙氏传书” 中也有 “一朝听旨, 柔烈豪刚” 的词句, 并且也放在开篇中。 “柔刚” 是文武相兼之道。 意思是献策者盼望有一天能登朝入室, 得到帝王的赏识和重用, 自己会竭尽全力, 以韬略之文, 柔顺豪强、刚烈之武, 为襄助辅佐君主甘洒一腔热血, 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发挥, 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分析, 可认为本篇是整部兵法自荐的前言, 孙武在得到吴王的首肯后, 又与吴王进行了多次深谈, 下面各章便是孙武亮出底牌, 相继向吴王献出的治军治国韬略。


【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未战庙算, 得算多胜

官渡之战, 发生在中国古代三国时代的形成时期, 是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国北部地区, 于汉献帝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 在官渡 (今河南省中牟县境) 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 此役, 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坚实基础。 作为此役主角的曹操熟读 《 孙子兵法》, 他在注解此篇时切中要害地写道: “计者, 选将、 量敌、 度地、 料卒、 远近、 险易, 计于庙堂也。”并在此役中融会贯通地应用了 《 孙子兵法》, 特别是对 “始计篇” 的应用达到了叹为观止的效果。


割据战争群雄并起 袁曹两军拥兵争胜

东汉末年, 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被镇压了下去, 但它却严重地动摇了东汉王朝, 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 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 豪强纷纷拥兵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转入争权夺利、 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 当时的割据势力, 主要有河北的袁绍、 河内的张杨、 兖豫的曹操、 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 江东的孙策、 荆州的刘表、 幽州的公孙瓒、 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 袁绍、 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 形成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局面, 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次年春, 袁术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称帝, 曹操即以 “奉天子以令不臣” 为名, 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 接着又消灭了吕布, 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 稳步向黄河以北发展。 后又争取渔阳太守鲜于辅, 以献帝名义任为将军, 命督幽州六郡, 牵制袁绍后方。

接着派部将曹仁等渡黄河, 攻斩归附袁绍的眭固, 又自率军夺取要地射犬(今沁阳东北), 命新任河内太守魏种领兵驻守, 以固西北边境。 曹操得知袁绍正筹划大举南攻, 统军再渡黄河, 抢占冀州重镇黎阳 (今浚县境), 另令臧霸攻克青州齐、 北海 (今山东淄博和寿光一带), 以固东翼。 继派于禁率步骑2000余人驻延津 (今河南延津北), 与守白马 (今河南滑县东) 的刘延呼应。 曹操回许部署, 分兵至官渡设防, 保卫许都。 曹操厚待初降的南阳割据势力, 又争取荆州刘表中立, 解除了侧顾之忧。 从此, 曹操势力西达关中, 东到兖、 豫、 徐州, 控制了黄河以南, 淮、 汉以北大部地区, 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当时的情况是袁强曹弱。 从兵士数量对比来看, 袁绍占据绝对优势,士气高昂, 号称70万, 曹操只有7万。 袁绍是北方最大割据势力, 占有冀、青、 并州, 曹军所占据的地盘在战争中则所受损害较大, 这使曹军的粮草供应比较紧张。 袁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 建安三年 (198年), 袁绍击败公孙瓒, 占有青、 幽、 冀、 并四州以及兖州的东部等地, 同时授予北方少数民族的乌桓王塌顿等人单于印绶。 袁军除在并州方向与关中有接触外, 惟一的敌人就是曹操。 曹军连年征战, 部队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和补充,而袁军相对只与公孙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作战, 部队的状况好于曹军。 因此, 袁绍 在 击 灭 公 孙 瓒 后, 急 欲 南 攻, 决 心 同 曹 操 一 决 雌 雄。 建 安 四 年(公元199年) 六月, 袁绍挑选精兵10万, 战马万匹, 计划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集中兵力扼守要隘 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 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 认为袁绍志大才疏, 胆略不足, 刻薄寡恩,刚愎自用, 兵多而指挥不明, 将骄而政令不一, 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曹操作出如下部署: 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琊 (今山东临沂北) 入青州, 占领齐 (今山东临淄)、 北海 (今山东昌乐)、 东安(今山东沂水县) 等地, 牵制袁绍, 巩固右翼, 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 (今河南浚县东, 黄河北岸), 令于禁率步骑2000余人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 (今河南延津北), 协助扼守白马 (今河南滑县东, 黄河南岸) 的东郡太守刘延, 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同时以主力在官渡 (今河南中牟东北) 一带筑垒固守, 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并派人镇抚关中, 拉拢凉州, 以稳定侧翼。


从以上部署看, 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 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 而是集中兵力, 扼守要隘, 重点设防, 以逸待劳, 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 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 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 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 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 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 官渡地处鸿沟上游, 濒临汴水。 鸿沟运河西连虎

牢、 巩、 洛要隘, 东下淮泗, 为许昌北、 东之屏障, 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许昌, 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建安四年十二月, 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 刘备起兵反曹操, 遣使与袁绍共商攻曹, 占领下邳, 屯据沛县 (今江苏沛县)。 刘军增至数万人, 并与袁绍联系, 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 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受敌作战, 抓住刘备兵力尚未集中和袁绍迟疑不决之机, 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 迅速占领沛县, 转而进攻下邳, 一举获胜, 俘

刘备之将关羽。 令振威将军程昱率兵700余人守鄄城, 联络东线, 自率军急回官渡, 专注正面。 刘备全军溃败, 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 刘作战正酣之时, 有人建议袁绍 “举军而袭其后”, 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 拒绝采纳, 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作者简介:

陈宇,全军首届历史系本科毕业生,首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曾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机关、中央军委办公厅。主要著作有红军长征系列、抗日战争系列、解放战争系列、将帅系列、兵法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孙子军事著作的原文意解、原句辩译、经典战例及点评,告诉我们孙子的军事思想不光可以凝练成一部讲用兵之道的兵书,还可以升华为一部讲做人做事技巧的智慧之书,更是我们中华传统经典文明的精髓。比如:表面的“远”实际是“近”,要明白欲擒故纵的道理;要学会避实而击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目录:


始计篇———孙武军事思想的总纲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中国古代最早从战略意义上明确论述战争观

(二) “诡道论” 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三) 政治挂帅, 战争以 “道” 为首 

(四) 战争展行于 “天地” 之间 

(五) 破解 “庙算” 与 “庙示”、 “祈庙”

(六) 将帅 “五德” 论 

(七) “法” 是治军的基础 

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未战庙算, 得算多胜 

点 评 


作战篇———打有准备之仗, 速战速决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不打无准备之仗, 准备充足方可举师 

(二) “兵贵胜, 不贵久” 是本篇中心思想 

(三) 为 “将” 要重后勤 

(四) “十万之师” 是否不符合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

(五) 因粮于敌, 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则

经典战例: 长平之战———有备征战, 速战速决

点 评 


谋攻篇———军事战略战术的用谋预测科学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孙武谋攻的主体内容

(二) 孙武谋攻策略四部曲

(三) “十围五攻” 的 “分合为变” 战术指导原则 

(四) 预测胜负的 “知胜有五” 理论

经典战例: 城濮之战———伐谋知胜, 伐交伐兵

点 评


军形篇———据军事实力对比称量出胜负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孙武 “所措必胜”、 “以不败而求胜” 的胜负观

(二) “何时攻, 何时守” 与 “怎样攻, 怎样守”

(三) 孙武是中国军事运筹学的开山祖师

(四) 破解孙武言 “古” 说祖传兵法

(五) 集中优势兵力作战思想理论的渊源

经典战例: 襄樊之战———善守自保, 善攻全胜

点 评


兵势篇———概说军事指挥学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破解具有 “双高” (高位、 高速度) 特点的孙武之 “势”

(二) “造势” 与顺势而治

(三) 奇正是造 “势” 用 “势” 的诀窍

(四) 奇正指挥制胜原则, 上承 “五行说”, 下启《 三十六计》

(五) “治众如治寡” 的组织管理制度

经典战例: 淝水之战———择人任势, 奇正相合

点 评


虚实篇———纵论兵形得胜之道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争取战争主动权的要点是 “致人而不致于人”

(二) 解读 “示形诱敌” 的奥妙所在

(三) 解读 “兵形像水” 的精要所在

(四) 解读 “形人而我无形” 与集中优势兵力

(五) “我专而敌分” 是集中兵力战法的经典性表述

经典战例: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避实击虚

点 评


军争篇———争胜争利的治敌法术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军争的主要战略指导原则 

(二) 军争中的六种战术行动模式和三条基本原则 

(三) 军争主要受后勤、 外交、 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四) 军争的危险性 

(五) 中国古代军事通讯、 战场指挥信号的重要论述

(六) 以 “四治” 战法为主要内容的孙武 “士气论”

(七) 孙武关于冷兵器时代的八种基本战术

经典战例: 柏举之战———以迂为直, 争利争胜

点 评


九变篇———趋利避害的变通之法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高明的将帅在作战中善于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二) 在五种有害地形上的用兵基本原则

(三) 特殊情况下的 “五利” (即五种 “有所不能”)战术原则

(四) “君命有所不受” 与一切行动听指挥

(五) 将帅潜在着的 “五危” 不良素质

经典战例: 昆阳之战———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点 评


行军篇———战车时代的军事侦察术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四种地形上的作战基本原则

(二) “处军” 问题的总原则

(三) “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的治军原则

(四) 侦察判断敌情的 “相敌” 三十二种方法

经典战例: 长勺之战———察微知著, 处军相敌

点 评


地形篇———军事地形学经典论著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军事地形学六论

(二) 战场成败得失六论

(三) 对将帅素质的严要求

经典战例: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 地形兵助

点 评


九地篇———因地制宜随敌应变的名篇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九种地形及其作战原则

(二) 兵贵神速与缓兵之计

(三) 由 “常山之蛇率然” 的故事说协同作战

(四) “践墨随敌, 以决战事” 是本篇精髓 

(五) “愚兵” 与军纪的辩证关系 

经典战例: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投之于险 

点 评


用间篇———无形战线上的战争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隐蔽战线上的五类间谍

(二) 用间基本方法和原则

(三) 孙武 “用间” 的重要思想

(四) 孙氏家传兵书中的用间经典句与本篇相通之处

经典战例: 鸣条之战———上智为间, 里应外合

点 评


火攻篇———特殊战术论的杰作

原 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 火攻与兵攻相结合, 以火佐攻

(二) “火攻” 主要使用于毁敌军需

(三) 将帅要警惕 “心头火”

(四) 解读孙武言 “利”

经典战例: 赤壁之战———以火佐攻, 因时制宜

点 评


附录: 本书有关数据统计参考表

主要参考书目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